《中吕·卖花声》

时间: 2025-01-11 07:39:40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吕·卖花声》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白话文翻译:

美人于乌江之岸自杀,
战火曾焚烧赤壁之山,
将军在玉门关空自叹息。
令人伤心的是秦汉时期,
百姓遭受涂炭之苦,
读书人不禁长叹一声!

注释:

字词注释:

  1. 自刎:自杀,通常指用刀割喉自杀。
  2. 乌江:指乌江,历史上著名的自杀地点,与项羽相关。
  3. 赤壁:指赤壁之战,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象征着战火与历史的悲痛。
  4. 玉门关:古代边关,象征着将军的孤独与无奈。
  5. 涂炭:形容百姓生活困苦,犹如在泥土和炭火中挣扎。
  6. 长叹:深深的叹息,表达无奈与悲伤。

典故解析:

  • 乌江自刎:项羽在乌江自杀的故事,是历史上的悲壮一幕,象征英雄的悲剧命运。
  •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役,代表着历史的兴衰与英豪的斗争。
  • 秦汉:指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常被用作历史兴亡的代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生于元末,世称“曲状元”。他以词牌和曲词见长,作品多反映社会现状,关注人间疾苦。

创作背景:
《中吕·卖花声》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战火频仍,民生困苦,诗人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诗歌鉴赏:

《中吕·卖花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和社会关怀的作品。开篇以“美人自刎乌江岸”引入,直接点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接着,诗人提到“战火曾烧赤壁山”,用赤壁之战的典故,强调战争给社会带来的毁灭性影响,再到“将军空老玉门关”,不仅描写了将军的孤独与失落,也象征了那个时代英雄的无奈。最后,诗人以“伤心秦汉,生民涂炭”总结,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与对民生困苦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浓厚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出诗人对历史无情的控诉与对人间苦难的同情,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悲哀与无奈。张可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引用,展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引导读者对过往历史的重新审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美人自刎乌江岸:直接描绘美人的悲壮,自杀的地点充满历史象征。
  2. 战火曾烧赤壁山:引入历史事件,强调战争的破坏性。
  3. 将军空老玉门关:将军虽勇猛,却无法改变命运,表现英雄的悲哀。
  4.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历史的伤痛与百姓的苦难是诗的核心。
  5. 读书人一声长叹:总结情感,表达人对历史的无奈叹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相联系,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美人自刎”与“将军空老”,强调对比效果。
  • 排比:使用“伤心秦汉,生民涂炭”,增强语气的沉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人间苦难的深深同情,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痛,以及对历史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美人:象征着历史的悲剧与无奈。
  2. 乌江:象征着英雄的归宿与悲壮。
  3. 赤壁: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教训。
  4. 玉门关:象征着英雄的孤独与无能为力。
  5. 长叹:象征着对历史的感慨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美人自刎乌江岸”中提到的“美人”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异
    B. 西施
    C. 貂蝉
    D. 项羽的爱人

  2.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中提到的“涂炭”意指什么?
    A. 繁华
    B. 窘迫与苦难
    C. 和平
    D. 富饶

  3. 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怎样情感?
    A. 骄傲与自豪
    B. 伤感与无奈
    C. 忘却与轻视
    D. 赞美与崇敬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封建社会的悲剧。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对百姓的影响,但杜甫的表现更为直接和痛苦。张可久则通过历史典故予以引申,表现出更多的思考与深远的悲哀。

参考资料:

  1. 《元曲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4.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