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孙行之二首
世上高科众,君尤自贵珍。
如何一夕里,忽尽百年身。
双旐齐眉友,孤灯拥上髟下告人。
伤心惟孟母,头白送归闽。
白话文翻译:
在世上有许多杰出的人才,而你更是自我珍视的。
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忽然就失去了百年的生命。
双旐并肩的朋友,孤灯下我诉说着心声。
令人伤心的只有孟母,她白发苍苍地送你回到闽地。
注释:
- 高科:指高尚的品德或才能。
- 君:指诗中所述的朋友或所悼念的人。
- 珍:珍重、珍惜。
- 一夕里:指在一夜之间。
- 百年身:指一生的光阴与生命。
- 双旐:指相互扶持的朋友,旐为旗帜,此处用以比喻志同道合的友人。
- 孤灯:孤独的灯,象征孤单和思念。
- 拥:指靠近、环绕。
- 告人:向他人倾诉。
- 孟母:孟子的母亲,因其舍不得送孟子去求学而著名。
- 头白:指年迈,头发变白。
- 送归闽:将人送回福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子静,号白亭,生于福建,卒于南宋。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律诗和绝句,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悼念好友孙行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突然离世的痛心与惋惜。孙行之是刘克庄的挚友,二人情谊深厚,此时的哀悼不仅是对个人的追思,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哭孙行之二首》以深情厚意描绘了刘克庄对已逝友人的追思。首句提到“世上高科众,君尤自贵珍”,展现了对友人才能的认可与珍视,显示出他在世人中的独特性。接着“如何一夕里,忽尽百年身”,通过对比,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令人感到惋惜与痛心。
“独灯拥上髟下告人”的描写,营造出孤独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在失去朋友后的无奈与孤寂。最后以“伤心惟孟母,头白送归闽”收束,提及孟母送子求学的典故,暗喻母亲的无奈与悲伤,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深切地传达了对友人的哀悼与生命无常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上高科众,君尤自贵珍。
诗人首先肯定了世上有许多优秀的人才,而对方更是其中的珍贵之人,体现了对友人的极高评价和珍视。 -
如何一夕里,忽尽百年身。
诗人感叹生命的无常,好友在一夜之间便离世,仿佛是百年的人生在瞬间消逝,令人惋惜。 -
双旐齐眉友,孤灯拥上髟下告人。
诗人在孤灯下回忆起与好友共度的快乐时光,心中满是思念与孤独。 -
伤心惟孟母,头白送归闽。
引用孟母送子典故,表达对母亲的悲伤与对友人回归故土的惋惜,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高科众”和“忽尽百年身”形成鲜明对比,强调生命的短暂。
- 典故:引入孟母送子的典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孤灯、白发等意象传达出孤独和伤感的气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友人离世的感叹,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情感真挚而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科:象征优秀的品德与才能,反映出对人的尊重与赞美。
- 孤灯:象征孤独与思念,营造出哀伤的氛围。
- 白发:代表老去与失去,传达出母亲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科”指的是什么?
- A. 高尚的品德
- B. 高科技
- C. 高级的职位
- D. 高级的知识
-
诗中提到的“孤灯”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繁荣
- D. 希望
-
诗中提到的“孟母”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伤心
- C. 愤怒
- D. 忍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通过豪放的饮酒表达对人生的洒脱,与刘克庄的哀伤形成对比,展现不同的生命观。
- 《春望》:杜甫在乱世中感叹人生,情感深沉,似与刘克庄的思考有相通之处,均反映出对生命与友谊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