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怨穷并佚,能安小与卑。何须立奇节,展季即吾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穷与闲散生活的看法。他不怨恨生活的贫困和无所事事,反而能够安然自处于那些卑微和小的事物中。何必追求奇特的节操呢?在平凡的季节中,生活的点滴都是我的老师。
注释:
- 怨:怨恨、埋怨。
- 穷:贫困、穷困的状态。
- 并佚:闲散、无所事事的状态。
- 安:安然、平静。
- 小与卑:小事和卑微的境遇。
- 奇节:奇特的节操或品德。
- 展季:展示季节,指平常的日子。
典故解析:
“柳下惠”是指春秋时期的柳下惠,他以为人仁爱、宽厚而著称。诗中提到的“季”可以理解为自然的四季变化,象征着平凡的生活与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也有深沉内敛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面对生活的压力与个人理想的矛盾,通过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接受和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短却蕴含丰富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不怨穷并佚”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态度。他没有因为贫穷而感到不满,反而能够在生活的琐碎与平凡中找到安宁。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值得当代人深思。
接下来的“能安小与卑”进一步强调了安于小事与卑微境遇的生活哲学,诗人认为生活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而不是外在的得失。最后两句“何须立奇节,展季即吾师”更是点明了生活的智慧来自于平常的日子,强调了日常生活中的教益。
整首诗在意境上追求宁静,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与豁达态度,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怨穷并佚”:不为贫困和闲散所怨恨。
- “能安小与卑”:能够安然自处于小事与卑微的境遇。
- “何须立奇节”:何必追求那些奇特的节操和品德呢?
- “展季即吾师”:平常的季节便是我学习的老师。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穷并佚”与“小与卑”的对比,突显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豁达。
- 采用了隐喻,季节象征生活的平凡与智慧。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简朴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安宁,通过接受贫穷与平凡,展示了生活的智慧与哲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穷:象征生活的困境。
- 佚:代表闲散与无所事事的状态。
- 小与卑:象征生活中的琐事与卑微之处。
- 季: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教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怨”的意思是?
- A. 喜欢
- B. 怨恨
- C. 忽视
- D. 感激
-
诗人认为生活的老师是什么?
- A. 奇特的节操
- B. 平常的季节
- C. 贫困
- D. 朋友
-
这首诗的主题是?
- A. 对生活的抱怨
- B. 对平凡生活的理解
- C. 对富贵的追求
- D. 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更为平淡与内敛,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豪情。在主题上,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刘克庄更加强调对平凡生活的接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