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四月》

时间: 2025-01-26 00:22:46

晓凉暮凉树如盖,千山浓绿生云外。

依微香雨青氛氲,

腻叶蟠花照曲门。

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

堕红残萼暗参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凉暮凉树如盖,千山浓绿生云外。
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
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
堕红残萼暗参差。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凉意和傍晚的微寒,树木如同遮盖的伞,
千山的浓绿延伸到云外。
淡淡的香雨弥漫在青色的雾气中,
湿润的叶子和缠绕的花朵映照着曲折的门。
金色的塘水悠闲地摇荡着碧波,
古老的景色沉重得让人无惊无喜,
凋落的红花瓣零落不齐,暗中交错。

注释:

  • 晓凉:清晨的凉意。
  • 暮凉:傍晚的寒凉。
  • 如盖:形容树木茂密,像一顶大伞。
  • 千山浓绿:形容山的绿意深厚。
  • 香雨:带有香气的细雨。
  • 氛氲:弥漫、笼罩的样子。
  • 腻叶蟠花:湿润的叶子和缠绕的花朵。
  • 金塘闲水:金色的塘水,象征宁静。
  • 老景沉重:古老的景象显得沉闷。
  • 堕红残萼:凋落的红花瓣和残留的花萼,暗指凋零的美。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自然情怀和人生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语言华丽,情感深邃。李贺的生活短暂,但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寄托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

诗歌鉴赏:

李贺的《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四月》展现了他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诗中通过对晨昏的凉意、树木的茂密、雨水的芬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意境。诗人用“树如盖”描绘了春日的生机勃勃,又以“千山浓绿生云外”展现了广袤的自然景观。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一句,给人以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思。李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浓烈的情感,带领读者领悟到自然与生命的关系,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凉暮凉树如盖:描绘清晨和傍晚的凉意,树木茂盛得如同一顶大伞,带来清新的气息。
  2. 千山浓绿生云外:千山的绿色深厚,延伸至云层之外,展现出自然的广阔与生机。
  3. 依微香雨青氛氲:细雨轻轻洒下,带着香气,青色的雾气弥漫,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4. 腻叶蟠花照曲门:湿润的叶子和缠绕的花朵在曲折的门前映照,生动而细腻。
  5. 金塘闲水摇碧漪:金色的塘水悠闲地荡漾着碧波,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6. 老景沉重无惊飞:古老的景象显得沉闷,给人以无动于衷的感觉。
  7. 堕红残萼暗参差:凋落的红花瓣和残留的花萼交错,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树如盖”,生动形象地比喻树木的茂密。
  • 拟人:通过“老景沉重”赋予景色以情感,使之更具感染力。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充满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凉、暮凉:象征着春天的清新与宁静。
  • 千山浓绿:象征着生命的生机与繁荣。
  • 香雨:代表着春天的温柔与细腻。
  • 金塘闲水:象征着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树如盖”指的是什么?

    • A. 树木的茂盛
    • B. 太阳的光辉
    • C. 风的吹拂
  2. “金塘闲水摇碧漪”中,“闲水”代表什么?

    • A. 忙碌的生活
    • B. 宁静的状态
    • C. 激烈的运动
  3.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忧伤与思考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贺《四月》杜甫《春望》:前者细腻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后者则通过春天的景象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感慨,虽同为春天,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