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归
作者: 刘克庄
叔夜形骸已不堪,
安能扶曳事朝参。
添千茎雪希临镜,
省一条冰细署衔。
续补亡诗存古意,
广崇有论矫清谈。
暮年坚壁惟东涧,
老子方渠未免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了诗人对自身衰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叔夜(指叔夜的诗人)年纪已大,身体无法再承担朝廷的事务;即使增加千茎白雪的诗句,也只是为了照镜子而已;即使补充失传的古诗,也只是为了保留古代的风韵;在暮年时只愿坚守东涧,作为一个老者却难免感到惭愧。
注释
字词注释:
- 叔夜:指的是东汉末年诗人阮籍,因其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 形骸:形体和身体,指身体的状态。
- 扶曳:扶持和摇曳,形容年老体弱。
- 千茎雪:比喻诗歌的数量,形容作品的丰盛。
- 细署:细小的书写或标记,代表诗的精致。
典故解析:
- 东涧:可理解为隐居之地,诗人用东涧来象征归隐的理想状态。
- 亡诗:指失去的古代诗作,可以看作对古代诗歌传统的追忆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德明,号又古,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和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古典文化的追寻。
创作背景: 《得归》写于刘克庄晚年,正值南宋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对个人的感受与历史的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表露出他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衰老的感叹,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索。开篇即以“叔夜形骸已不堪”引入,直接点出诗人自身的年老和身体的羸弱,体现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接着,诗人通过“安能扶曳事朝参”表达了自己无法再参与朝廷事务的失落感,暗示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思考。
“添千茎雪希临镜”一语,展现出尽管年老,但仍希望通过诗歌来追求美与真,体现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而“续补亡诗存古意”则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珍视,表现出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最后两句“暮年坚壁惟东涧,老子方渠未免惭”,则是诗人对自我归属的思考,东涧象征隐逸与归宿,而“未免惭”更是对自身处境的自省与反思,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内省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叔夜形骸已不堪:诗人以叔夜自喻,表明自己年老体衰。
- 安能扶曳事朝参:以“朝参”指代朝廷事务,说明自己无法再参与政治。
- 添千茎雪希临镜:用“千茎雪”形象地表达创作的渴望。
- 省一条冰细署衔:强调字句的严谨与艺术的精致。
- 续补亡诗存古意:希望通过创作保存古代诗歌的精神。
- 广崇有论矫清谈:对无谓清谈的反思,强调实质的讨论。
- 暮年坚壁惟东涧:选择隐居于东涧,追求宁静。
- 老子方渠未免惭:感到自己的处境与理想的差距而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茎雪”象征诗歌的数量和纯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大多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无奈,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美好。
- 冰:象征冷清与孤独。
- 东涧:象征隐逸与内心的安宁。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雪与冰的意象交织出一种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对当下孤独的反思,而东涧则象征着一种归隐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叔夜”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阮籍
- D. 白居易
-
诗人希望通过“续补亡诗”来实现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保存古代诗歌的精神
- C. 参与朝政
- D. 向友人倾诉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衰老的感慨与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得归》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与对酒的热爱,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刘克庄则更为内敛,关注于对衰老与古文化的思索,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