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青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雾辟天光远,春回日道临。
草浓河畔色,槐结路旁阴。
欲映君王史,先摽胄子襟。
经明如何拾,自有致云心。
白话文翻译:
晨雾散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格外明亮,春天回来了,阳光照耀大地。河边的草色愈发浓郁,路旁的槐树也开始投下浓密的阴影。想要映衬君王的伟业,首先得在心中扎根理想的种子。明亮的日子如何去拾取,那是要靠自己心中的志向去追求。
注释:
- 雾辟:雾散开,指晨雾消散。
- 天光:天空的光明,指阳光。
- 春回:春天回归,象征生机与希望。
- 草浓:草长得茂盛。
- 河畔色:河边的草色。
- 槐结:槐树开花,象征繁荣。
- 欲映君王史:想要映衬君王的功绩。
- 胄子襟:理想的种子,这里用“胄子”比喻理想,襟指心怀。
- 经明:指光明的日子。
- 致云心:志向高远,心中有追求。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君王史”可以引申为对历代君王伟业的追慕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理想和伟大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白,号季凌,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五言绝句。他的诗作多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豪情壮志,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时代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咏青》写于王昌龄的晚年,正值盛唐时期,社会动荡与变革并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寄托了对理想和君王盛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咏青》作为王昌龄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理想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雾辟天光远”描绘了晨雾散去后的明亮天空,给人以清新和希望的感受。春天的回归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诗人通过具象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王昌龄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将目光投向更高的理想:“欲映君王史,先摽胄子襟。”这句话传递出一种责任感,想要成就伟业,首先要在心中植入理想的种子。后两句则转向了自我内心的探讨,强调了个人志向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春日的生机与个人理想的追求,既有外在的自然景观,也有内心的哲思,形成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期待。王昌龄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雾辟天光远:晨雾散去,明亮的天空展现出远处的风景,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
- 春回日道临:春天回来了,阳光洒向大地,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到来。
- 草浓河畔色:河边的草色愈发浓郁,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 槐结路旁阴:路旁的槐树开始投下浓密的阴影,寓意着繁荣与遮蔽。
- 欲映君王史:想要映衬君王的业绩,表达了对历史功绩的追慕。
- 先摽胄子襟:要先在心中种下理想的种子,强调内心志向的重要性。
- 经明如何拾:在光明的日子里,如何去追求理想。
- 自有致云心:志向高远,心中自有追求的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比作“胄子”,形象地表达了心中理想的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了良好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理想与伟大业绩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雾:象征迷茫和未知,晨雾的散去预示着希望的到来。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春天的回归代表着新的开始。
- 草:代表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美好。
- 槐树:象征繁荣与庇护,给人以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春天的回归? A. 雾辟天光远
B. 春回日道临
C. 草浓河畔色
D. 槐结路旁阴 -
诗中提到“胄子”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的成就
B. 理想的种子
C. 自然的景色
D. 历史的记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咏青》和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昌龄更加强调内心的理想与追求,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由与人生的感悟。两者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