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丹阳道中寄内,用东坡改蜀主词韵》

时间: 2025-01-27 04:03:24

龙须八尺,有卿卿香汗。

岂料而今泪痕满。

镇孤眠、篷背星斗纵横,还认作、花影满身零乱。

玉阶前夕坐,携手银床,屡问归期指河汉。

江上倚红楼,分付西风,要早把、峭帆吹转。

待宝枕纱幮一番秋,拚守住凉宵,万金休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丹阳道中寄内,用东坡改蜀主词韵

龙须八尺,有卿卿香汗。岂料而今泪痕满。镇孤眠篷背星斗纵横,还认作花影满身零乱。玉阶前夕坐,携手银床,屡问归期指河汉。江上倚红楼,分付西风,要早把峭帆吹转。待宝枕纱幮一番秋,拚守住凉宵,万金休换。

白话文翻译

龙须长达八尺,飘散着你的香汗。没想到如今泪痕满面。我在孤独的篷子里睡觉,仰望着星斗,竟将那花影当作满身的零乱。傍晚我坐在玉阶前,与你携手共坐银床,屡次询问归期,手指向银河。江边倚靠在红楼上,托付给西风,希望能早早把船帆吹转。等到宝枕和纱幌过了一阵秋天,我誓言守住这凉爽的夜晚,万金也不愿意交换。

注释

  • 龙须八尺:比喻长发或长须,形容人的风采。
  • 卿卿香汗:指恋人或亲密之人的香气和汗水,寓意亲密关系。
  • 泪痕满:形容伤心或思念的情感。
  • 镇孤眠篷:形容在孤独中安眠,"镇"指安静,"篷"是帐篷。
  • 花影满身零乱:把花影比作心中思绪的纷乱。
  • 玉阶前夕坐:指在傍晚时分坐在玉阶前。
  • 银床:象征温馨的床铺。
  • 归期指河汉:询问归来的时间,"河汉"指银河,象征遥远的距离。
  • 倚红楼:在红色楼阁旁边依靠,充满诗意。
  • 峭帆吹转:希望船帆能够早早转动,象征离别与重聚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易顺鼎(1642-1714),字彬臣,号琴舫,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思念与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爱情的细腻与执着。

诗歌鉴赏

《洞仙歌 丹阳道中寄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细腻描写的作品。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开篇的“龙须八尺,有卿卿香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恋人形象,充满了浪漫气息。而“岂料而今泪痕满”则在情感的转折中,显示出思念的苦涩与无奈。诗人在孤独的夜晚,仰望星空,思念着远方的爱人,将孤独与思念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玉阶前夕坐,携手银床”描绘出了一种温馨的相聚场景,而“屡问归期指河汉”则流露出对重聚的渴望,河汉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反映出诗人心中的牵挂与焦虑。最后的“待宝枕纱幮一番秋,拚守住凉宵,万金休换”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守护这份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易顺鼎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龙须八尺 - 形容恋人优雅的形象,仿佛长须,展现出一种美感。
  2. 卿卿香汗 - 传达了亲密的气氛和情感。
  3. 岂料而今泪痕满 - 表达了思念的苦涩,情感的转折。
  4. 镇孤眠篷 - 在孤独中安静入睡,体现了孤独的境况。
  5. 花影满身零乱 - 形象地描绘出思绪的纷乱。
  6. 玉阶前夕坐,携手银床 - 体现甜美的相聚时光。
  7. 屡问归期指河汉 - 对归来的渴望,表达了遥远的期盼。
  8. 江上倚红楼 - 在江边的红楼旁,充满了诗意。
  9. 峭帆吹转 - 期盼船帆早日转动,象征着重逢的希望。
  10. 待宝枕纱幮一番秋 - 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1. 拚守住凉宵,万金休换 - 强烈的执着与坚定的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须八尺”比喻美丽的形象。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如“西风”托付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与渴望,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展现了爱情的执着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须:象征优雅与美丽。
  • 香汗:象征亲密与温暖。
  • 泪痕:象征思念的苦涩。
  • 星斗:象征孤独与渴望。
  • 河汉:象征遥远的距离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须八尺”形容的是?

    • A. 风景
    • B. 人的形象
    • C. 自然现象
    • D. 动物
  2. 诗中提到的“江上倚红楼”表达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孤独
    • B. 温馨
    • C. 伤感
    • D. 欢聚
  3. “万金休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物质追求
    • B. 对爱情的珍视
    • C. 对时间的感慨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但更加细腻与婉约。
  • 苏轼《水调歌头》:以豪放的风格表达思念与人生哲理,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
  • 《易顺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