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夜读朱博士诗》
时间: 2025-01-11 11:3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眼乱灯火,细书数尘沙。
君诗如秋露,净我空中花。
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夸。
巧笑在瓶颊,哀音如掺挝。
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
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
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嘉。
白话文翻译
我在病中,眼前光线闪烁,似乎看见细小的尘埃。
你的诗就像秋天的露水,清新而美丽,滋润了我心中的花朵。
古人的诗句多有深意,虽然可以理解,却不宜张扬。
瓶颊上那巧妙的笑容,哀伤的声音像是轻轻的敲打。
我曾在春天的泥土中挖出一小撮土,紫色的饼子供奉给千家万户。
不知道那些贵公子们,醉眼朦胧中是否喝到真茶。
在崎岖的石头上,我得到了这一寸嫩芽。
请将这珍贵的芽封好,不要随意流出,汤老客尚未赏识。
注释
- 病眼:因病而视力模糊。
- 细书数尘沙:指细看书本时,看到像尘沙般的字迹。
- 君诗:指对方的诗作。
- 古语:古代诗句。
- 巧笑在瓶颊:形容美丽的笑容。
- 哀音如掺挝:悲伤的声音像是轻轻的敲打。
- 紫饼:指春天的食物,象征着丰收和美好。
- 贵公子:指富有的年轻人。
- 醉眼无真茶:醉酒的人难以辨别真伪。
- 缄封勿浪出:珍贵的事物需要妥善保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文学上成就卓越,诗、词、文均有突出贡献,风格洒脱、豪放,兼具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生病期间,反映了他在病痛中对友人朱博士诗作的欣赏与感慨。虽身处困境,仍能以诗寄情,表现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诗歌鉴赏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在病痛中仍然保持的心灵的清明与对友人作品的赞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开头“病眼乱灯火,细书数尘沙”,不仅描绘了作者在病中看书的艰难,同时也象征着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接着,诗人将友人的诗歌比作“秋露”,突出其清新而又滋润心灵的特质,显示出诗人对友人才华的深切敬仰。
在后面的句子中,苏轼提到古代诗句的深意与内涵,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整首诗在描绘个人情绪的同时,也折射出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更是增添了人性化的温度。
最后,以“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嘉”收尾,显示出对珍贵才华的珍惜与保护,表达了对优秀作品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眼乱灯火:因病而视力模糊,周围光线闪烁,形成一种混乱的感觉。
- 细书数尘沙:细看书本时,看到字迹模糊,仿佛尘沙般微小。
- 君诗如秋露:对方的诗作清新如秋天的露水,滋润心灵。
- 净我空中花:洗净了我心中空灵的花朵,寓意文学的美好。
- 古语多妙寄:古人的诗句有着深刻的寄托。
- 可识不可夸:可以理解,但不宜夸耀。
- 巧笑在瓶颊:描绘美丽的微笑,增添了人情味。
- 哀音如掺挝:悲伤的声音轻轻敲打着心房。
- 曾坑一掬春:曾在春天的泥土中挖出一小撮土,象征着珍贵。
- 紫饼供千家:美好的东西供养千家,隐喻诗歌的普惠。
- 悬知贵公子:指那些富有的年轻人。
- 醉眼无真茶:醉酒的状态让人难以辨真伪。
- 崎岖烂石上:在艰难的环境中获得一寸嫩芽。
- 得此一寸芽:象征着生活中的小确幸。
- 缄封勿浪出:要将这珍贵的事物好好保存。
- 汤老客未嘉:暗示这位老客尚未欣赏这些珍贵的东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作比作秋露,展现其清新且滋润的特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君诗如秋露,净我空中花”。
- 拟人:赋予诗句情感,表现出对友人诗作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作品的欣赏,以及在病痛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对古诗的理解与赞美,诗人展现了对文化的热情,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着迷茫与混乱。
- 秋露:象征着清新与滋润。
- 尘沙:隐喻着微小而琐碎的事物。
- 瓶颊的笑:象征着美好的人际关系。
- 紫饼:象征着丰收与美好。
- 嫩芽: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
“君诗如秋露”中的“秋露”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清新与滋润
c) 痛苦与失落
d) 繁华与喧嚣 -
诗中提到的“紫饼”指的是什么? a) 美食
b) 诗歌
c) 花卉
d) 生活
答案
- c) 苏轼
- b) 清新与滋润
- a) 美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另一首著名词作,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与《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思考,前者更注重友谊与文学的力量,后者则侧重历史的沉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苏轼在生活中的智慧与对友人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