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九日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

时间: 2024-09-19 21:54:08

析尘妙质本来空,(梦中于此句若了然有所得者。

)更积微阳一线功。

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

养成丹灶无烟火,点尽人间有晕铜。

寄语山神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一月九日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

析尘妙质本来空,
梦中于此句若了然。
更积微阳一线功,
照夜一灯长耿耿。
闭门千息自濛濛,
养成丹灶无烟火。
点尽人间有晕铜,
寄语山神停伎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尘世的精妙本质本来是空无的,在梦中我似乎对此有了更深的领悟。
在这基础上,更加精进微小的阳光之力,
照亮夜晚的灯光长久而明亮。
闭门独坐,心中渐渐宁静,
在这静谧中,心灵如烟雾般缥缈。
炼丹的灶台无烟无火,
点燃的是人间的晕铜光泽。
我寄语山神,请他停止戏弄。
不闻不见我又有什么用呢?

注释

  • 析尘:分析尘世,指对世俗事物的理解。
  • 妙质:精妙的本质,指事物的真实本质。
  • 微阳:微小的阳光,象征微弱而持续的努力。
  • 闭门千息:关上门,静心思考。
  • 丹灶:炼丹的炉灶,象征修道之术。
  • 晕铜:晕染的铜色,象征世俗光辉。
  • 山神:山中的神灵,往往有隐喻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善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苏轼对道教和修道生活的思考。在经历了政治挫折后,诗人对人生、宇宙及神仙道术的探索愈发深化,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神仙道术的向往。开篇即以“析尘妙质”引入,表明他对世俗事物的探讨,进一步引申到对梦境中的领悟,展现了诗人对内心深处的思考。接着“更积微阳一线功”,暗示了修炼的艰辛和微小努力的积累,体现了道家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照夜一灯长耿耿”,通过夜灯的意象,象征了理想和希望的象征。它在黑暗中依然明亮,寓意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信念和勇气。“闭门千息自濛濛”,表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闭门内思,与世无争,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

“养成丹灶无烟火”,则是对道教炼丹术的隐喻,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寄语山神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则是对神仙道术的无奈和反思,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隔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析尘妙质本来空:分析尘世的本质,发现其实是空无的。
  2. 梦中于此句若了然:在梦中对这一点有所领悟和体会。
  3. 更积微阳一线功:在此基础上继续积累微小的努力。
  4. 照夜一灯长耿耿:夜间明亮的灯光象征着希望与理想。
  5. 闭门千息自濛濛:静心思考,内心逐渐宁静模糊。
  6. 养成丹灶无烟火:隐喻修道炼丹,渴望达到无火无烟的境地。
  7. 点尽人间有晕铜:点燃的是世俗的光辉,表现对世俗的淡然。
  8. 寄语山神停伎俩:向山神诉说,表达对神秘力量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比作灯光、烟火等,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表现了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世俗的繁杂与烦恼。
  • :希望、理想的象征。
  • 丹灶:道教修炼的隐喻,代表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 山神:自然与神秘力量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微阳”象征什么?

    • A. 明亮的光线
    • B. 微小的努力
    • C. 浪漫的情感
  2. “闭门千息自濛濛”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 A. 焦虑不安
    • B. 宁静淡泊
    • C. 追求名利
  3. 诗中提到的“丹灶”是指什么?

    • A. 烹饪
    • B. 炼丹
    • C. 制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诗歌都有对超脱的追求,但苏轼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个性来体现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