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後归自郡城》

时间: 2025-02-04 15:26:46

倦来睡思酒般醲,晓起东园看晓风。

孤负梅花三四日,新年人事到城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日後归自郡城
作者:杨万里
倦来睡思酒般醲,
晓起东园看晓风。
孤负梅花三四日,
新年人事到城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感到疲倦,睡意如酒一般浓烈;早晨醒来,走到东园看晨风。无奈错过了梅花的盛开,正值新年,人们的事务却已回到了城中。

注释:

  • :疲倦。
  • 睡思:睡意,指睡眠的感觉。
  • :浓厚,这里形容酒的味道浓烈。
  • :早晨,清晨。
  • 孤负:辜负,错过。
  • 梅花:指梅花,象征着早春和坚韧的品质。
  • 人事:人们的事务,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是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花,寓意着不畏严寒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新年之际,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在经历了冬季的沉寂后,春天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诗人在新年到来之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梅花的深切情感。首句“倦来睡思酒般醲”描绘了诗人因疲倦而沉沉入睡的状态,生动形象,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接下来的“晓起东园看晓风”则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风轻轻拂过,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诗人在这里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以及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孤负梅花三四日”表达了诗人对错过梅花盛开的遗憾。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一句“新年人事到城中”则带出了一种节日的气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诗人对人事的感知与对自然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倦来睡思酒般醲:描绘诗人因疲倦而酣然入睡,睡意浓厚,仿佛是醉酒一般。
  2. 晓起东园看晓风:清晨醒来,走到东边的园子里,感受晨风的清新与凉爽。
  3. 孤负梅花三四日:因忙碌而错过了梅花的盛开,内心充满惋惜。
  4. 新年人事到城中:新年的喜庆与人们的忙碌生活已回到城中,时间不等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睡意比作酒,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深沉的疲惫感。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比,前者是个人的沉静与自然的宁静,后者则是社会生活的喧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代表坚韧、高洁与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晓风:清晨的风,象征着新的一天与生机。
  • 东园:自然的空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倦来睡思酒般醲”中的“醲”字意思是( ) A. 清淡
    B. 浓厚
    C. 甜美
    D. 酸涩

  2. 诗人“孤负梅花三四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B. 遗憾
    C. 无奈
    D. 喜悦

  3. “新年人事到城中”中“人事”指代的是( ) A. 个人事务
    B. 社会生活
    C. 自然现象
    D. 外界的干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描写春雨的细腻与生机。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表达对早春的期待与欣赏。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人日後归自郡城》: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情感,但李白更多地关注历史的厚重感,而杨万里则倾向于展现生活中的细腻瞬间。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