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厚后弟强甫韵》

时间: 2025-01-26 04:31:09

先皇亲为扁溪庵,奎画煌煌阳世南。

多病安知年望九,归耕何幸岁登三。

新诗有弟聊相属,前事无人与共谈。

作饮中仙殊不恶,何须苦淡学瞿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先皇亲为扁溪庵,
奎画煌煌阳世南。
多病安知年望九,
归耕何幸岁登三。
新诗有弟聊相属,
前事无人与共谈。
作饮中仙殊不恶,
何须苦淡学瞿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先皇亲自为扁溪庵作画,画面辉煌灿烂,映照着阳光下的南方。多病的我又怎能知道自己能活到九十岁呢?能回去耕田,真是幸运,虽然年纪已至三十。新作的诗歌中有弟弟和我相互推诚相属,而往日的事情却无人可以分享。喝酒作乐中,仙人并不讨厌,何必苦苦追求淡泊的生活,效仿瞿聃呢?

注释

  • 扁溪庵:扁溪庵是一个道教庙宇,象征隐逸的生活。
  • 奎画:指星宿奎星的图案,象征光辉灿烂的画作。
  • 安知:怎么知道,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 归耕:回归田园生活,表示向往田园的宁静。
  • 登三:可能指三十岁,表达自己年纪的感慨。
  • 新诗有弟:指有弟弟共同创作新诗,表现亲情和友情。
  • 共谈:分享、交流。
  • 作饮中仙:指如同仙人一样饮酒作乐。
  • 苦淡学瞿聃:指追求淡泊的生活,效仿道家思想中的瞿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守真,号静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词在风格上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动乱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身生活的反思,表达对未来的迷惘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用厚后弟强甫韵》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诗中以“先皇亲为扁溪庵”开篇,展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化的敬仰。接着,诗人自喻病弱,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与无奈。通过“归耕何幸岁登三”,他向往着宁静的田园生活,反映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中提到的“新诗有弟聊相属”则表现出诗人与弟弟之间的深厚友情,尽管生活的困扰常常让人感到孤独,却仍有亲情的慰藉。最后一联“作饮中仙殊不恶”,则是对自由自在、洒脱生活态度的向往,质疑追求苦淡的必要性,反映出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思考与反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而富有韵律感,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个体生活的深刻反思,是刘克庄诗词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皇亲为扁溪庵:先皇亲自为扁溪庵作画,暗示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2. 奎画煌煌阳世南:画面辉煌,代表着光明与希望。
  3. 多病安知年望九:多病的我如何能知道自己能活到九十岁,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慨。
  4. 归耕何幸岁登三:能够回归田园生活,真是幸运,尽管年纪已到三十,表现出对生活的渴望。
  5. 新诗有弟聊相属:与弟弟共同创作新诗,体现出亲情的温暖。
  6. 前事无人与共谈:过去的事情无人可以分享,暗示孤独感。
  7. 作饮中仙殊不恶:如同仙人般饮酒作乐,体现出洒脱的人生态度。
  8. 何须苦淡学瞿聃:质疑追求淡泊的必要性,反映出对道家思想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酒作乐比作仙人的生活,提升了生活的理想性。
  • 对仗:整首诗在字数和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诗人的思考与怀疑,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迷惘,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溪庵:象征隐逸、宁静的生活。
  • 奎画:象征光辉灿烂的文化传承。
  • 田园:代表自然、平和的生活环境。
  • 饮酒:象征自由与洒脱的人生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先皇”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皇帝?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人对于“归耕”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厌恶
    • B. 向往
    • C. 无所谓
    • D. 忽视
  3.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

    • A. 新诗有弟聊相属
    • B. 多病安知年望九
    • C. 作饮中仙殊不恶
    • D. 前事无人与共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陶渊明:刘克庄在追求田园生活的向往中带有对现实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是直接选择隐逸生活的态度,两者在对待生活的方式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