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潭即事二首》

时间: 2025-01-26 03:33:56

一生常寄人篱落,入手斯丘得自专。

防墓向来封四尺,骊山何必锢三泉。

暮年已作饰巾客,它日那无挂剑贤。

种万株松千本桂,不忧千载不参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徐潭即事二首
作者: 刘克庄

一生常寄人篱落,
入手斯丘得自专。
防墓向来封四尺,
骊山何必锢三泉。
暮年已作饰巾客,
它日那无挂剑贤。
种万株松千本桂,
不忧千载不参天。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常常寄居在他人的篱笆旁,
如今能在这里安身立命,真是得自于这片土地。
墓地向来只是被封住四尺,
骊山又何必把三泉锁住。
进入暮年我已成为戴巾的客人,
未来又有谁能不佩剑而显得贤能呢?
我种下万株松树和千本桂花,
即使千年后也不必担心它们不能参天。

注释:

  • 寄人篱落:寄居于他人的地方。
  • 斯丘:这里指的是作者所处的地方。
  • 防墓:墓地的封闭。
  • 骊山:骊山是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地。
  • 饰巾客:指年长者,通常戴巾以示身份。
  • 挂剑贤:指佩剑的贤者,古代有佩剑的身份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词人、诗人,生于南宋,曾任职于朝廷,作品以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刘克庄在此时期经历了动荡的社会环境,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徐潭即事二首》展示了刘克庄对人生和归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寄人篱落”表达了诗人一生的漂泊与依附,暗示了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能够在“斯丘”这块土地上安身立命,似乎是在感恩命运的安排,但同时又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感受。

“防墓向来封四尺,骊山何必锢三泉”一句,反映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墓地的封闭与骊山的锁住,暗示着对人生与死亡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矛盾心理。

“暮年已作饰巾客”,展现了诗人已步入晚年,心境的平和与淡定。通过“种万株松千本桂”,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种下的树木象征着诗人对生命的执着与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既有对生命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生常寄人篱落:表达了作者一生漂泊的状态。
  2. 入手斯丘得自专:在此地获得了归属感。
  3. 防墓向来封四尺:对墓地的封闭表示一种无奈。
  4. 骊山何必锢三泉:反问骊山为何要限制三泉,暗含自由的渴望。
  5. 暮年已作饰巾客:自我定位为年长者,心态平和。
  6. 它日那无挂剑贤:未来如何能不佩剑而显得贤能,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
  7. 种万株松千本桂: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8. 不忧千载不参天:对生命的执着与信念,即使时间久远也不担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种万株松千本桂”,工整且富有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比喻:用树木象征生命的延续与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既有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篱落:象征着依附与无奈。
  • 墓地:象征着生命的终结。
  • 骊山: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
  • 松桂: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一生常寄人篱落”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自由自在
    B. 漂泊与依附
    C. 富贵荣华
    D. 安稳幸福

  3. 诗中提到的“骊山”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死亡与历史
    C. 财富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归属和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的是田园的宁静与满足,而刘克庄则在生死与归属之间徘徊,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