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时间: 2025-01-21 00:41:22

碧簪千丈倚巴江,暮雨朝云总是常。

山势插天宫殿少,不知何处是高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山
作者:华岳 〔宋代〕

碧簪千丈倚巴江,
暮雨朝云总是常。
山势插天宫殿少,
不知何处是高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碧簪千丈”形容巫山的高耸,仿佛是一根绿色的簪子倚靠在巴江边上。天空中的暮雨和早晨的云彩常常交替着出现,给人一种变化多端的感觉。巫山的山势直插云天,似乎连神仙的宫殿都显得稀少,只是诗人却不知何处才是高堂所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簪:指青绿色的簪子,形容巫山的颜色。
  • 千丈:形容山的高度,非常高。
  • 巴江:指长江的一部分,流经巴地。
  • 暮雨:傍晚时的雨。
  • 朝云:早晨的云彩。
  • 山势:山的形势或轮廓。
  • 高堂:高大的厅堂,常指富贵人家的居所。

典故解析:

  • 巫山:古代传说中与神女、仙境相关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山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多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游览巫山时,诗人被巫山的壮观景色所吸引,因而作诗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巫山》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巫山的壮丽风光。开头的“碧簪千丈倚巴江”展现了巫山高耸入云的壮观,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山描绘得仿佛是一根绿色的簪子,既形象又生动。而“暮雨朝云总是常”一句则传达了自然界的变化与永恒,表现了诗人对巫山四季变换、朝夕轮回的细致观察。最后两句用“插天”和“高堂”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巫山的雄伟与人间居所的渺小,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巫山的赞美,更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簪千丈倚巴江:碧绿的山峰如同千丈高的簪子,倚靠在巴江之滨,形象地展示了巫山的高度与美丽。
  2. 暮雨朝云总是常:傍晚的雨与早晨的云彩交替出现,表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常态。
  3. 山势插天宫殿少:巫山的山势直插蓝天,仿佛神仙的宫殿也显得稀少,强调了巫山的壮丽与神秘。
  4. 不知何处是高堂:诗人不知高堂何在,表达了对人间富贵与自然雄伟的思考和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喻为“碧簪”,形象而生动。
  • 拟人:赋予山势以人类特征,增添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巫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迷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簪:象征着美丽和高雅。
  • 巴江:代表自然水系的流动与生命。
  • 暮雨朝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高堂:象征人类的居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碧簪千丈”中“碧簪”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根山的比喻
    D. 一种颜色

  2. 诗中“暮雨”和“朝云”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C. 对人世喧嚣的厌倦
    D. 对爱情的思念

  3. “不知何处是高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人生的迷茫
    B. 对高堂的向往
    C. 对山的敬畏
    D. 对自然的依恋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华岳的《巫山》均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但李白更侧重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与豪情,而华岳则通过巫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楚辞与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