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时间: 2025-01-26 00:46:12

谁家吹笛画楼中?

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家吹笛画楼中?
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
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
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
余音嘹亮尚飘空。

白话文翻译:

这是谁家在画楼中吹笛呢?
那断续的笛声随着微风飘荡。
笛声响亮得似乎可以阻止行云,横亘在晶莹的天空之上,
清冷的月光洒落到窗帘上。
兴致来了,三声笛音宛如桓子的乐章,
我也赋诗一篇,怀念马融的才情。
曲子结束了,不知道此刻是否还有人在这里,
那余音仍然嘹亮,飘荡在空中。

注释:

  • 谁家:指代某个家庭,表达对笛声来源的好奇。
  • 吹笛:吹奏笛子,笛声清脆动人。
  • 画楼:指装饰华丽的楼阁。
  • 响遏:声音响亮,似乎能够阻挡。
  • 行云:流动的云彩,象征时间的流逝。
  • 横碧落:横亘在蓝天之上。
  • 清和冷月:恬静的月光,给人清冷的感觉。
  • 帘栊:窗帘,形容月光透过窗帘洒入室内。
  • 桓子:桓伊,古代著名笛子演奏者。
  • 马融: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 余音:曲子结束后留下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字子美,号雪堂,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古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社会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交流频繁,音乐、诗歌相互渗透,笛声成为文人雅集的重要元素,亦是抒发情感的媒介。

诗歌鉴赏:

《闻笛》是一首描写笛声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佳作。诗人通过对笛声的细腻描写,将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开头两句“谁家吹笛画楼中?”就引发读者的好奇,笛声的来源是何处,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情趣的氛围。紧接着,诗人描绘了笛声随风飘荡的场景,声音断续而迷人,宛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响遏行云横碧落”,诗人将笛声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一种生动的意象。笛声的响亮似乎可以阻止云彩的行进,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清和冷月到帘栊”一句中,月光的清冷与笛声的温润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后半部分提到“兴来三弄有桓子”,表达了诗人因听到笛声而产生的创作灵感,联想到历史上的名笛演奏者桓伊,表现出诗人与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最后两句抒发了曲终人散的惆怅,余音缭绕,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音乐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家吹笛画楼中? - 诗人对笛声来源的好奇,设置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
  2. 断续声随断续风。 - 笛声随着风声变化,生动写出音乐的流动感。
  3. 响遏行云横碧落, - 笛声响亮如雷,似乎能阻挡飞云,展现音乐的力量。
  4. 清和冷月到帘栊。 - 月光清冷,照进窗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兴来三弄有桓子, - 引用桓伊的笛声,表达对音乐的向往。
  6. 赋就一篇怀马融。 - 诗人因乐兴而赋诗,怀念古代诗人马融。
  7. 曲罢不知人在否, - 曲子结束,诗人却不知周围是否还有人。
  8. 余音嘹亮尚飘空。 - 余音依然清晰回荡,令人心弦共鸣。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清和冷月”与“响遏行云”的对比,增强了意境。
  • 拟人:将笛声与风融为一体,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比喻:笛声如行云,展现了音乐的悠远和飘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笛声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笛声:象征音乐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 月光:象征宁静和清冷,营造出夜晚的氛围。
  • :象征流动的时间与自然的变化。
  • :象征人文环境,强调文化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开头提到谁家在吹笛子?

    • A. 不详
    • B. 赵嘏家
    • C. 桓伊家
    • D. 马融家
  2. 诗中提到的“冷月”是指什么?

    • A. 温暖的月光
    • B. 清冷的月光
    • C. 明亮的月光
    • D. 阴暗的月光
  3. 诗中提到的“桓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马融
    • B. 桓伊
    • C. 李白
    • D. 杜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对比赵嘏的《闻笛》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现了对音乐和自然的描绘,但赵嘏更侧重于音乐的美感,而杜甫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对兄弟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