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中》

时间: 2025-01-11 05:44:19

溪树重重水乱流,马嘶残雨晚程秋。

门前便是仙山路,目送归云不得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树重重水乱流,马嘶残雨晚程秋。门前便是仙山路,目送归云不得游。

白话文翻译:

溪边的树木层层叠叠,流水潺潺而混乱,马儿在秋天的傍晚嘶鸣,残留的雨水还未散去。门前正是通往仙山的道路,然而我却只能目送归来的云彩,无法随意游玩。

注释:

  • 溪树重重:溪边树木密集,形容树木多且重叠。
  • 水乱流:水流湍急且杂乱,表现出自然环境的活泼与动感。
  • 马嘶:马发出的叫声,通常表示疲惫或不安。
  • 残雨:指的是刚下过雨,雨水未完全停止,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
  • 晚程秋:指的是秋天傍晚的旅途,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仙山路:象征着通往理想、自由或美好境界的道路。
  • 目送归云:意指只能看着云彩远去,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 703-758),字子美,号海岳,唐代诗人,生于山西。赵嘏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景色,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茅山道中》创作于作者游历茅山期间,这一时期的唐代,个人游历和对自然的关注成为诗人们的创作主题。茅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著称,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

诗歌鉴赏:

《茅山道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游历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无奈。开篇以“溪树重重水乱流”描写了溪边树木的密集与潺潺流水,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画面。接着“马嘶残雨晚程秋”则转向秋天傍晚的孤独感,雨水的残留与马儿的嘶鸣,似乎在诉说着旅途的疲惫与思乡的情绪。最后两句“门前便是仙山路,目送归云不得游”则点明了主题,诗人虽然站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却因现实的羁绊而无法随意往来。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富有层次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树重重水乱流:描绘溪边的树木多而密集,与水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2. 马嘶残雨晚程秋:通过马的嘶鸣与秋天的背景,传达出一种孤独与萧瑟的情感,暗示旅途的艰辛。
  3. 门前便是仙山路:直接表明了诗人面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仙山象征着梦想与自由。
  4. 目送归云不得游:结尾的无奈感,诗人只能目送云彩而无法追逐,隐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山”比作理想的境界,表现出追求的遥不可及。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拟人:马的嘶鸣赋予了动物情感,使诗意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树:象征着生命的繁盛和自然的生机。
  • 水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仙山:象征着理想和追求的美好境界。
  • 归云:象征着梦想的遥不可及,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诗人目送的是什么?

    • A. 飞鸟
    • B. 归云
    • C. 游人
    • D. 夕阳
  3. “门前便是仙山路”中的“仙山”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追求
    • C. 自然景观
    • D. 人生的苦难

答案:

  1. C. 秋
  2. B. 归云
  3. B. 理想与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更多地注重宁静的氛围与内心的平和,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李白《庐山谣》: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体现出诗人对自我超越与理想境界的追求,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