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陪元相公游云门寺》
时间: 2025-01-11 04:50: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下山前一径通,
烛迎千骑满山红。
溪云乍敛幽岩雨,
晓气初高大旆风。
小槛宴花容客醉,
上方看竹与僧同。
归来吹尽岩城角,
路转横塘乱水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松树下的山道上,烛光映照着满山的红色骑马队伍;溪水中的云雾在幽静的岩石上刚刚散去,清晨的气息刚刚升起,巨大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小小的窗台上,花儿盛开,宾客们都在此饮酒作乐;从高处看去,竹子与僧侣在一起。归来时,角声回荡在岩城之中,曲折的道路转向横塘,水流在东边翻滚不已。
注释
- 松下:指松树下。
- 一径通:一条小路通向山前。
- 烛迎:烛火照亮,迎接。
- 千骑:形容骑马的人数众多。
- 溪云乍敛:溪边的云雾突然散去。
- 晓气:清晨的气息。
- 大旆:大旗,形容气势。
- 小槛:小窗台。
- 宴:宴请、饮酒。
- 花容:花的容貌,美丽的花。
- 归来:回去的路上。
- 岩城角:岩石城的角落。
- 横塘:横着流动的塘水。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通过景物描写与游览的意象,展现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663年-730年),字璠,号清远,唐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太常丞、尚书郎等职。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时期,文人雅士之间常以游览山水、吟咏诗词为乐。诗中描写的云门寺,可能是赵嘏与元相公游览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风光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游览云门寺的愉悦心情。开篇以“松下山前一径通”引入,展现出一条通往山前的小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开阔的感觉。接着“烛迎千骑满山红”则通过烛光照耀的场景,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氛围,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和欢声笑语。诗中“溪云乍敛幽岩雨”一句,描绘了山间溪水与云雾相互交织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小槛宴饮、竹与僧共处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趣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两句“归来吹尽岩城角,路转横塘乱水东”则描绘了归途的情景,音韵和谐,给人以流畅之感,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气韵清新,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山水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下山前一径通:在松树下,有一条小路通向山前,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 烛迎千骑满山红:烛光照亮了前来的人马,形成了一幅热闹的场景。
- 溪云乍敛幽岩雨:溪水边的云雾刚刚散去,雨水停歇,营造出清新的自然气息。
- 晓气初高大旆风:清晨的气息逐渐升起,巨大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小槛宴花容客醉:小窗台上,花儿盛开,宾客们在此饮酒作乐,体现了欢快的氛围。
- 上方看竹与僧同:从高处看去,竹子与僧侣在一起,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归来吹尽岩城角:归来时,角声在岩石城中回荡,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
- 路转横塘乱水东:道路转向横塘,水流波动,描绘出归途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烛迎千骑”,用“烛”比喻照亮、迎接的氛围。
- 对仗:如“溪云乍敛”与“晓气初高”,形成对称之美。
- 拟人:如“花容”,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 松: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自然的宁静。
- 烛光:象征温暖与热情,烘托出友人聚会的喜悦。
- 溪云:象征变化与自然的神秘感。
- 大旆:象征气势与生命的活力。
- 竹与僧:象征宁静与高雅,体现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松下山前一径通”中的“一径”指什么?
- A. 一条小路
- B. 一条小溪
- C. 一座山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溪云乍敛幽岩雨”,描述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答:___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场景是热闹的宴会。
- 对
- 错
答案
- A
- 云雾刚刚散去,雨水停歇的清新天气。
- 错(诗中描绘的是宁静的自然场景和友人的聚会,而不是热闹的宴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独。
- 李白《庐山谣》: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壮丽和豪情,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些诗作在题材和风格上与赵嘏的《浙东陪元相公游云门寺》有相似之处,均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