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月》

时间: 2025-02-04 16:23:12

人间离别最堪怜,天上嫦娥恐亦然。

昨夜广寒分破镜,半奁飞上九重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弦月
人间离别最堪怜,
天上嫦娥恐亦然。
昨夜广寒分破镜,
半奁飞上九重天。
——华岳 〔宋代〕

白话文翻译:

人世间的离别是最令人怜惜的,天上的嫦娥恐怕也会如此。昨夜在广寒宫,月亮犹如破碎的镜子,半边飞升至九重天。

注释:

  • 离别:分别,告别。
  • 堪怜:值得怜惜。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广寒:指广寒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 破镜:象征分离的镜子。
  • :指梳妆台或妆盒。
  • 九重天:古代对天空的称呼,象征极高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这一典故源于古代神话,嫦娥因吞下不死药而飞升到月宫,象征着对爱情的追求与离别的悲伤。
  • 广寒宫:广寒宫是嫦娥居住的地方,象征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华岳是宋代的诗人,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常常描绘人间情感与自然景象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离别的时刻,可能是诗人对亲友的思念,或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结合月亮的意象,表现了人间与天上相互呼应的情感。

诗歌鉴赏:

《弦月》一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展现了人间情感的脆弱与无奈。首句“人间离别最堪怜”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分离的深切感受。接着引入嫦娥的意象,表明即使是天上的月神,也会有离别之苦,增强了诗歌的共鸣感。诗中“昨夜广寒分破镜”一句,运用破镜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离散的状态,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割裂。最后一句“半奁飞上九重天”则以虚幻的意境收尾,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增添了一层孤独感和无奈感。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细腻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人间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是对人生无常与孤独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间离别最堪怜”:直接表达诗人对离别的痛苦感受。
    • “天上嫦娥恐亦然”:进一步引入嫦娥,表明即使高高在上的神仙也有类似的感受。
    • “昨夜广寒分破镜”:用“破镜”象征分离,暗示嫦娥与其爱人之间的隔阂。
    • “半奁飞上九重天”: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破镜,形象生动。
    • 拟人:嫦娥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沉怜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人间情感的脆弱与孤独。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嫦娥:代表对爱情与离别的追求。
  • 镜子:象征分离与破碎的关系。
  • 九重天: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哪个神话人物?

    • A. 西游记中的人物
    • B. 月亮女神
    • C. 仙女
  2. “破镜”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离别与分离
    • C. 幸福的团聚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的美好
    • B. 离别的痛苦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
  2.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也围绕月亮与思念展开,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弦月》则通过嫦娥的意象,增添了更多的神话色彩与离别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古典文学研究文章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