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前题 𥷑篥手》

时间: 2025-01-26 04:24:13

铙歌甫歇,𥷑篥声声发。

又向人家,供应排依仗,做门阀。

断续金鼓列,滥竽听不彻。

官样文章,前部总有价。

不堪说。

意思解释

霜天晓角 前题 ?篥手

作者: 姚华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铙歌甫歇,篥声声发。
又向人家,供应排依仗,做门阀。
断续金鼓列,滥竽听不彻。
官样文章,前部总有价。
不堪说。

白话文翻译

乐器的演奏刚刚停止,竹笛的声音又响起。
又向着人家,供应排队依仗,成为门第的象征。
断断续续的金鼓声,杂乱的乐声听得不清楚。
官样文章,前头总是有价。
真是无法再说了。

注释

  • 铙歌: 一种打击乐器的歌舞,常用于庆典。
  • : 一种竹制乐器,类似于笛子。
  • 供应排依仗: 指在迎接的场合上,依靠着人来安排。
  • 金鼓: 指用金属制成的鼓,象征着富贵。
  • 官样文章: 指那些规矩、格式化的文章,往往没有实质内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风格独特、情感细腻而著称,常常反映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
  •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官场和社会风气的无奈与批评,尤其是对形式主义的讽刺。

诗歌鉴赏

《霜天晓角》通过对乐器声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繁华和虚假。诗的开头提到“铙歌甫歇”,暗示着一场热闹的场面结束,接着“篥声声发”,竹笛的声音继续回响,仿佛在延续着某种表面的繁华。然而,随着“又向人家,供应排依仗,做门阀”,语境转向了对人情世故的刻画,表面上的繁华与实际的门第之见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断续金鼓列,滥竽听不彻”,这句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金鼓声的断续和听不清的杂音,隐喻了当时官场的复杂与混乱。最后一句“官样文章,前部总有价。不堪说”,更是对当时官场文书的讽刺,强调了形式主义的无奈和空洞。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对比,展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与批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铙歌甫歇,篥声声发: 表现出热闹的场景,乐器声环绕,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迎接场面。
    • 又向人家,供应排依仗,做门阀: 通过“供应排依仗”揭示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断续金鼓列,滥竽听不彻: 形象地反映出社会的混乱与无序,金鼓声的断续象征着无法把握的复杂局面。
    • 官样文章,前部总有价: 讽刺官场上的形式主义,强调内容空洞却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 修辞手法:

    • 对比: 表面繁华与实际空虚的对比,增强诗的讽刺效果。
    • 比喻: “滥竽”比喻了许多假冒伪劣的存在,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音乐与人际交往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与复杂,批判了官场的形式主义,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切感受。

意象分析

  • 乐器: 代表着繁华与热闹,反映社会的表面繁荣。
  • 金鼓: 象征着富贵与官场,暗示着社会的混乱。
  • 官样文章: 反映出官场的虚伪与形式主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篥”指的是: A. 弦乐器
    B. 打击乐器
    C. 吹奏乐器
    D. 管乐器

  2. 诗中提到的“官样文章”主要是指: A. 真实的记录
    B. 空洞的形式主义
    C. 诗人的创作
    D. 民间故事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霜天晓角》: 两首诗都通过音响意象展现了社会的不同面貌,前者着重于自然景色与情感,后者则强调社会的复杂与虚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