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人亭馆足猗兰,不独芬芳亦耐寒。
好歇千山松竹雨,月明清影共梅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作者在野外的亭子中感受到了兰花的清香,不仅芳香四溢,还能耐得住寒冷。作者乐于在千山万水之间,欣赏松竹在雨中洗礼的景象,月光明亮,清影摇曳,陪伴着梅花一起欣赏。
注释:
- 猗兰:猗,指美丽的样子;兰,指兰花。这里指亭子旁的兰花。
- 芬芳:形容花香四溢。
- 耐寒:指兰花能够抵御寒冷,象征坚韧。
- 好歇:乐于停留、休息。
- 千山松竹雨:指雨中的松树和竹子,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月明清影:月光明亮,清晰的影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涉及到梅、兰、松、竹等植物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在古代文学中,梅花常被视为“岁寒三友”的一部分,象征着坚忍不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衷,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享受,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移梅四首 其二》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以“野人亭馆”开篇,立即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仿佛身处山水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兰花的芬芳不仅仅是外在的香气,更是诗人内心坚韧与高洁的象征。
“千山松竹雨”这一句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诗人在细雨中欣赏松竹的生机,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最后一句“月明清影共梅看”,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月光下梅花的清影映衬出一种孤芳自赏的高洁情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人亭馆足猗兰”:野外的亭子旁有美丽的兰花,环境幽静。
- “不独芬芳亦耐寒”:兰花不仅香气四溢,还能抵御寒冷,象征坚韧。
- “好歇千山松竹雨”:作者乐于在千山万水之间,欣赏雨中的松竹。
- “月明清影共梅看”:明亮的月光下,梅花的清影与其相伴,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比作坚韧的象征。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兰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松竹: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 月光:象征清明与纯洁,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清影:代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猗兰”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美丽的花
- B. 一种水果
- C. 一种树木
-
诗中“千山松竹雨”所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 A. 雪景
- B. 雨中的松竹
- C. 夕阳
-
诗人乐于在什么环境中休息?
- A. 热闹的城市
- B. 幽静的自然
- C. 喧嚣的集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士祯的《梅花》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梅花》:与本诗同样以梅花为题材,表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但侧重点在于梅花在寒冬中开花的勇气。
- 黄庭坚的《松风阁》:也是描写自然,表现了诗人对山水与自然的热爱,但风格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