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厓山》

时间: 2025-01-11 23:34:45

元宋兴亡谁可论,楼船云拥向南巡。

百年历数应天运,一代君臣问水滨。

土掩芦衣成往事,波沈玉玺与何人。

荒流夜半潮声急,隐隐犹闻战鼓频。

意思解释

吊厓山

原文展示

元宋兴亡谁可论,楼船云拥向南巡。
百年历数应天运,一代君臣问水滨。
土掩芦衣成往事,波沈玉玺与何人。
荒流夜半潮声急,隐隐犹闻战鼓频。

白话文翻译

元朝和宋朝的兴亡,谁能评说呢?南巡的楼船在云层中穿行。
百年历史的变迁,似乎都顺应着天命,一代的君臣在河边询问着。
埋在土中的芦苇衣已经成为往事,波涛之下的玉玺又归于何人?
荒凉的河流在夜半潮水急促的冲击中,隐隐约约还能听到频繁的战鼓声。

注释

  • 元宋:指元朝与宋朝,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
  • 楼船云拥:形容船只在云雾中穿行,意境悠远。
  • 应天运:意指历史的变化似乎都在天命之下。
  • 芦衣:古时士人用芦苇编织的衣服,象征往事。
  • 玉玺:古代皇帝的印章,象征权力和统治。
  • 潮声急:形容夜晚潮水汹涌的声音,暗示动荡不安的局势。
  • 战鼓频:隐喻战争的频繁与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驯,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独特风格,常关注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等主题。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与无奈。诗中对元宋兴亡的提及,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循环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吊厓山》是一首充满历史沉思的古诗,诗人以悲壮的语气对元朝和宋朝的兴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开篇即提出“谁可论”,显示了对历史评价的无奈与复杂。接着,诗人用“楼船云拥”描绘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仿佛历史的航行在云雾中迷失。

“百年历数应天运”一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似乎所有的兴亡都在天意之中,令人感到无力。接下来的“土掩芦衣成往事”,则通过隐喻展示了历史的遗忘与消逝,仿佛那些曾经的辉煌如今已被尘土掩埋。

“波沈玉玺与何人”一句更是引人深思,象征着权力的失落与归属,暗示着历史的无常。最后两句“荒流夜半潮声急,隐隐犹闻战鼓频”,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描绘出一种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充满了悲壮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元宋兴亡谁可论:对历史兴亡的无奈与复杂。
    2. 楼船云拥向南巡:历史的航行如同迷失在云雾中。
    3. 百年历数应天运:历史变迁似乎都受命运的支配。
    4. 一代君臣问水滨:对历史人物的追问与反思。
    5. 土掩芦衣成往事:历史的遗忘与消逝。
    6. 波沈玉玺与何人:权力的失落与归属。
    7. 荒流夜半潮声急:动荡的历史现状。
    8. 隐隐犹闻战鼓频:战争的频繁与不安。
  • 修辞手法

    • 比喻:“楼船云拥”隐喻历史的复杂。
    • 拟人:“问水滨”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土掩芦衣”与“波沈玉玺”形成强烈对比。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循环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楼船:象征历史的航行与变迁。
  • 芦衣:象征过往的记忆与遗忘。
  • 玉玺:象征权力与统治的象征。
  • 潮声:象征历史的动荡与不安。
  • 战鼓:象征战争频繁与历史的悲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元朝与宋朝兴亡,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
    A. 无所谓
    B. 感慨与无奈
    C. 高兴
    D. 忽视

  2. “土掩芦衣”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过去的遗忘
    C. 富贵荣华
    D. 永恒的存在

  3. 诗的最后两句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平和
    B. 喜悦
    C. 动荡与不安
    D. 绝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吊厓山》都表现出对国家变迁和历史沧桑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加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现实的苦痛,而《吊厓山》则更倾向于对历史的哲学思考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通论》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