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题琵琶妓陈三宝小像》
时间: 2025-01-10 22:43: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琵琶仙 题琵琶妓陈三宝小像
作者:顾太清
豆蔻稍头,恁年纪值得量珠高价。
休夸燕子轻盈,腰肢更矫奼。
春院静琵琶一曲,也应算调高和寡。
一镜湖光,十眉山色,花底游冶。
恍疑是苏小当年,又疑是秋娘未曾嫁。
脂粉底干赤白,被旁人偷写。
争不似月明湓浦,抱檀槽感动司马。
好称珠勒金鞍,许谁迎迓。
白话文翻译
这位少女刚刚长成豆蔻年华,正是值得用珍珠来衡量她的娇美。
不要夸赞燕子般轻盈的身姿,她的腰肢更加婀娜多姿。
在春天的院子里,琵琶独奏一曲,想必算得上是高雅与低调的结合。
湖水的倒影与山色交融,花丛中游玩的人,宛如在梦中。
我恍惚觉得她就像苏小那样的女子,又怀疑她是还未出嫁的秋娘。
她脸上的脂粉颜色干枯而苍白,仿佛被旁人偷偷描绘。
怎能比得上明月照耀的湓浦,抱着檀木琴的她,感动了司马光。
只希望能称得上金鞍上的珍珠,等待谁来迎接她。
注释
- 豆蔻:指少女,常用于形容年轻女子的年纪。
- 燕子:燕子轻盈,形容女子身姿轻巧。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常用于文人雅士的诗词中。
- 苏小、秋娘:典故,苏小是古代著名的歌妓,秋娘是传说中的美丽女子。
- 脂粉:指化妆品,象征女子的美丽。
- 湓浦:古地名,指长江的一处,常用以指代美丽的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太清,清代诗人,以擅长词作和诗歌著称,作品多描绘江南美景及女子风情,体现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开放,妓女文化盛行。诗人通过对一位琵琶妓的描绘,体现出对她的赞美与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子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琵琶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年轻琵琶妓的美丽与才华。诗开头以“豆蔻稍头”引入,直接点明少女的年纪,营造出一种青春的气息。接着,诗人用“休夸燕子轻盈”一句,揭示了这位女子的独特之处,强调她的腰肢更加婀娜,展现了她的风姿绰约。
在描绘她演奏琵琶的场景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春院静琵琶一曲”来渲染气氛,突出了她的音乐才能,同时也隐含了高雅与低调的对比。接下来的“恍疑是苏小当年”,进一步将这位妓女与历史上著名的歌妓相提并论,显示了她的艺术魅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脂粉的描写,暗示了她面临的现实困境,既有美丽的外表,却也有内心的苦涩。最后以“好称珠勒金鞍,许谁迎迓”结束,表达了对她命运的感慨与期待,既是对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豆蔻稍头:直接描绘少女的年纪,象征年轻与美丽。
- 恁年纪值得量珠高价:暗示她的美丽如珍珠般珍贵。
- 休夸燕子轻盈:反驳对比,突出她更出众的身姿。
- 春院静琵琶一曲:描绘演奏场景,渲染静谧氛围。
- 一镜湖光,十眉山色:形象描绘自然景色与女子的美丽交融。
- 恍疑是苏小当年:用典故提升女子的艺术地位。
- 脂粉底干赤白:暗示她的悲惨命运,虽美丽却受困。
- 争不似月明湓浦:对比出她的孤独与不被理解。
- 好称珠勒金鞍:表达对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少女比作珍珠,强调她的珍贵。
- 对仗:如“春院静琵琶一曲”与“一镜湖光,十眉山色”,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典故:引用苏小和秋娘,提升文化层次。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美的赞美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意象分析
- 豆蔻:象征青春与美丽。
- 琵琶:代表艺术与才华。
- 湖光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与女子的和谐美。
- 脂粉:暗示女子的外在美与内心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琵琶仙》的作者是谁?
- A) 顾太清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豆蔻”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少女
- C)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苏小”是指:
- A) 一位歌妓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画家
答案:
- A) 顾太清
- B) 少女
- A) 一位歌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琵琶行》 - 白居易
- 《夜泊牛斗星》 - 李白
诗词对比:
- 《琵琶行》与《琵琶仙》均描绘了琵琶与女子,前者侧重于表演的场景与情感的抒发,而后者更注重女子的美丽与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相关诗人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背景知识
- 《诗词的语言艺术》 - 修辞手法与诗歌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