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十九首 其七》
时间: 2025-01-25 18:20: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仙诗十九首 其七
作者: 郭璞 〔魏晋〕
晦朔如循环,月盈已复魄。
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
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
圆丘有奇章,钟山出灵液。
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
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的盈亏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态又恢复了。秋天的收获在清冷的西方大地,朱羲将要从白色的云彩中飞出。寒露时节,露水轻拂着高耸的芡草,女萝告别了松柏。蕣草的花朵不会在早晨绽放,蜉蝣又能见到黄昏吗?圆丘有着奇特的篇章,钟山涌出灵气的液体。王孙们摆放了八样珍贵的食物,安期正在炼制五石的药物。长揖路上的行人,我是山林中的游子。
注释:
- 晦朔:阴历的初一和十五,指月亮的变化。
- 蓐收:指秋季的收获。
- 朱羲:传说中的神仙,象征光明。
- 寒露:指秋季的露水。
- 女萝:一种植物,象征着柔弱和告别。
- 蕣荣:蕣草的花,短暂的生命象征。
- 蜉蝣:一种短命的昆虫,象征生命的脆弱。
- 圆丘:指祭祀的场所,象征着神秘的文化。
- 王孙:指富贵子弟,常与道教文化联系。
- 安期:传说中的道士,炼丹术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璞(约276年-324年),字景纯,号逸少,魏晋时期著名的道士与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道教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象与道教理念,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歌鉴赏:
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 其七》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月亮变化、秋季露水、短暂生命等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脆弱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晦朔如循环”一语,展现了自然法则的永恒和不变,而“蕣荣不终朝”则道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与悲哀。
诗中还融入了浓厚的道教思想,提到“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这些典故不仅令诗歌富有文化深度,也体现了诗人对道教修炼和精神追求的向往。整体而言,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表现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兼具了美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晦朔如循环,月盈已复魄:月亮的盈亏循环,暗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
- 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秋收的季节,象征着丰收与希望,朱羲象征着光明。
- 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寒露时节,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女萝的告别象征着生命的离去。
- 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生命的短暂,如同蕣草与蜉蝣,喻示着生命的易逝。
- 圆丘有奇章,钟山出灵液:神秘的文化与自然的灵气,显示了道教的影响。
- 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王孙与道士的结合,象征着物质与精神的追求。
- 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长揖行人,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渴望,山林客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月亮变化与人生循环的比喻,深化了主题。
- 意象:通过具体自然景象传达深邃的哲理,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和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体现了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变化和循环。
- 寒露:象征秋天和生命的脆弱。
- 女萝:象征告别和生命的短暂。
- 王孙:象征物质富裕与精神追求的结合。
- 钟山:象征灵气与道教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晦朔”指的是哪两种时间? A. 正月和十五
B. 初一和初二
C. 初一和十五
D. 月中的时候 -
“寒露”最能代表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蜉蝣”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长寿
B. 短暂
C. 美丽
D. 强壮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关于月亮与思乡的抒情。
- 《登高》(王之涣):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郭璞的诗作在意象上都涉及月亮,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郭璞则更注重自然与道教哲学的结合。两者都有深邃的哲理,但表现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郭璞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