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冯侍御 其一》

时间: 2025-01-22 02:06:04

久知仕宦有升沉,此际门阑不觉深。

半世人间初识面,一朝林下遽论心。

依依落日催归骑,袅袅秋风动客襟。

乡里小儿何太喜,异乡流落有知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知仕宦有升沉,此际门阑不觉深。
半世人间初识面,一朝林下遽论心。
依依落日催归骑,袅袅秋风动客襟。
乡里小儿何太喜,异乡流落有知音。

白话文翻译:

我早已知道做官的生涯有起有落,此时在门前的栏杆旁不觉显得深邃。
在这个人世间,我和你初次相识,没想到一朝之间在林下就能畅谈心事。
依依的夕阳催促着我归去的马,袅袅的秋风拂动着我的衣襟。
乡里的小儿为何如此欢喜,原来在异乡漂泊中也能遇到知音。

注释:

  • 仕宦:指官吏,意指仕途。
  • 升沉:形容官职的升迁和变动。
  • 门阑:门前的栏杆,象征着等待和思念。
  • 林下:指树林底下,象征与朋友之间的亲密交谈场所。
  • 依依:形容留恋的样子。
  • 袅袅:轻柔而缓慢的样子,形容秋风的轻柔。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指朋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知音”一词常常用来形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源于古代的故事,强调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永卿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美景和人际关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马永卿在外地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以及在异乡遇到知音的喜悦。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是在官场中,显得尤为真实和动人。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官场生涯的沉浮与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以“久知”和“此际”构成对比,表达了对仕途起伏的感慨。而“初识面”和“遽论心”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虽然初次相识,但却能畅所欲言,表明了知音的重要性。

在意境上,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落日”和“秋风”,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落日的依依和秋风的袅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归属感的缺失。

最后两句提到乡里小儿的欢喜,进一步深化了“知音”的主题,说明即使在异乡,也能遇到理解自己的人,给漂泊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广阔的情怀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久知仕宦有升沉:我早就知道做官的生涯有起有落。
    • 此际门阑不觉深:此时在门前的栏杆旁不觉显得深邃(暗指思念和期待)。
    • 半世人间初识面:在这个人世间,我和你初次相识。
    • 一朝林下遽论心:没想到一朝之间在林下就能畅谈心事。
    • 依依落日催归骑:依依的夕阳催促着我归去的马。
    • 袅袅秋风动客襟:袅袅的秋风拂动着我的衣襟。
    • 乡里小儿何太喜:乡里的小儿为何如此欢喜。
    • 异乡流落有知音:原来在异乡漂泊中也能遇到知音。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依依落日”和“袅袅秋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秋风描绘得轻柔而有情感,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特别是在异乡中遇到知音的愉悦,同时也表达了对出仕生涯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有乡愁和归属感。
  • 秋风:象征思念与孤独,同时也带来一丝温暖的友谊。
  • 知音:象征理解与共鸣,代表深厚的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知音”,其意指是: A. 朋友
    B. 亲人
    C. 同事
    D. 敌人

  2. 诗中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象? A. 春雨
    B. 夏日
    C. 秋风与落日
    D. 冬雪

  3. 诗人对仕途的态度是: A. 消极
    B. 积极
    C. 中立
    D. 忽视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赠汪伦》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马永卿的《谒冯侍御》与李白的《赠汪伦》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惆怅。李白的作品更加奔放,而马永卿则更显细腻与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