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归来馆》

时间: 2025-04-29 22:20:25

莫问渊明隔几尘,归来瓮面绿粼粼。

醉眠明月元无价,对画凌烟自有人。

绝口不谈当世事,掉头宁作太平民。

春来春去棋声外,不管人间局面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归来馆
——方岳〔宋代〕
莫问渊明隔几尘,
归来瓮面绿粼粼。
醉眠明月元无价,
对画凌烟自有人。
绝口不谈当世事,
掉头宁作太平民。
春来春去棋声外,
不管人间局面新。

白话文翻译:

不要问陶渊明与世隔了多少尘世纷扰,
我归来时只见那瓮中清澈的绿水。
在明月下醉卧,原本无价,
对着画卷中的云烟,自有其人欣赏。
我绝口不谈世间的事情,
宁愿转身做个安静的平民。
春天来,春天去,棋声在耳边响起,
不关心人间局势的新变化。

注释:

字词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闻名。
  • 瓮面:指盛水的瓮,面即表面。
  • 凌烟:指云烟,常用于形容美景或画作。
  • 绝口不谈:形容不说话,保持沉默。
  • 太平民:意指过普通平民的生活,安宁自在。
  • 棋声:象征春天的宁静和闲适。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以隐居田园而闻名的诗人,常与“归隐”相关联,表达对世俗的逃避和对自然的向往。
  • 明月:象征宁静和纯洁,在古诗中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约904年-965年),字君复,号归来居士,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方岳归来馆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人间纷争的无奈与逃避,表达出一种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题归来馆》展现了方岳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与向往,诗中以“莫问渊明隔几尘”开篇,直接引入陶渊明的身影,表达其对世俗喧嚣的漠视。接下来的“归来瓮面绿粼粼”,描绘了归来的宁静与美好,瓮中清水的意象象征着清澈的心境。接着,诗人提到“醉眠明月”,这不仅是对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明月下的醉眠无价,表现了诗人对于内心自由的渴求。

“绝口不谈当世事”的句子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拒绝,选择与世隔绝,宁愿做个“太平民”。这里的“太平民”不仅仅是身份的选择,更是对内心平静的一种追求。整首诗在最后两句“春来春去棋声外,不管人间局面新”,将生活的流逝与棋声的悠闲结合在一起,表明了诗人对人世变迁的漠然,突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问渊明隔几尘:不必去问陶渊明与世俗生活隔了多少尘埃,暗指对隐逸的向往。
  2. 归来瓮面绿粼粼:归来时看到瓮中清澈的绿水,传达出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
  3. 醉眠明月元无价:在明月下酒醉而睡,表达了这种宁静生活的珍贵与无价。
  4. 对画凌烟自有人:欣赏画卷中的云烟,表明对艺术的欣赏与沉醉。
  5. 绝口不谈当世事:不再谈论世俗事务,显示出隐逸生活的选择。
  6. 掉头宁作太平民:宁愿转身做一个普通的平民,表达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7. 春来春去棋声外:春天来去自如,棋声传来,象征着生活的悠闲。
  8. 不管人间局面新:不关心世事的变化,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瓮面绿粼粼”用瓮的清水比喻内心的宁静。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棋声等意象交织,形成宁静的生活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方岳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简单。诗中渗透着一种超然的态度,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自我精神世界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渊明:象征隐逸与田园的理想。
  • 明月:代表清静与纯洁的精神境界。
  • 棋声:象征生活的悠然自得。
  • 绿水:象征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方岳的《题归来馆》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热爱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政治的关注
    D. 对爱情的追求

  2. 填空题:诗中“绝口不谈当世事”表达了诗人对_____生活的选择。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世俗纷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隐逸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诗作,展现隐逸生活的哲学与情感。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与陶渊明的诗作,均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但方岳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而陶渊明则更多地归于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