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儿女惜花残,
认得愁痕入黛峦。
夜雨正惊春冉冉,
晴风欲堕玉珊珊。
一诗自直加城璧,
千时谁分径尺槃。
烦与丁宁留醉在,
窗绡深掩护轻寒。
白话文翻译:
洛阳的儿女们都为花的凋零而感到惋惜,
她们认得那愁苦的痕迹,正如青山的黛色一般。
夜雨正让人惊觉春天在悄然流逝,
晴风似乎要将那美玉般的花瓣轻轻吹落。
一首诗自然成就了城中的美景,
谁能在千年里分清这短短的距离?
只希望可以在这里和你共醉,
窗帘深深掩住,防止寒意轻轻侵袭。
注释:
- 洛阳:古代中国著名城市,诗中指代其中的儿女。
- 儿女:指年轻人,特别是恋花之人。
- 黛峦:黛色的山峦,形容山色深沉。
- 春冉冉:春天悄然来临。
- 玉珊珊:比喻花瓣的美丽,犹如美玉般晶莹剔透。
- 城璧:城中的美景,璧有美玉之意。
- 千时:千年,表示时间的流逝。
- 丁宁:指交谈、倾诉。
- 窗绡:窗帘,绡是轻薄的丝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花期,诗人以牡丹为题,借花抒发对人生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表现了对美的向往与惜别。
诗歌鉴赏:
《次韵牡丹》是一首充满感伤和细腻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开头两句“洛阳儿女惜花残,认得愁痕入黛峦”,直接点出主题,表现出对花的珍惜与人们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夜雨和晴风带来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渐渐消逝,增添了诗的哀愁感。
最后两句“烦与丁宁留醉在,窗绡深掩护轻寒”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希望在这美丽的时刻与爱人共醉,然而又因现实的寒意而不得不掩藏内心的情感。这种对美好与现实冲突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具有更深的情感层次,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阳儿女惜花残:以洛阳的年轻人为代表,表现出对花的惋惜。
- 认得愁痕入黛峦:黛色山峦中映射出愁苦的痕迹,暗示内心的忧伤。
- 夜雨正惊春冉冉:夜雨让人惊觉春天在悄然流逝。
- 晴风欲堕玉珊珊:晴风似乎要吹落花瓣,预示着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
- 一诗自直加城璧:诗作与城中美景相得益彰。
- 千时谁分径尺槃:时间的流逝让人迷惘,距离变得难以捉摸。
- 烦与丁宁留醉在:希望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
- 窗绡深掩护轻寒:窗帘深掩,拒绝寒意,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喻为“玉”,增强诗的美感。
- 拟人:夜雨与晴风似乎有意图,增加了情感的传达。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与凋零,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唤起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繁华,亦表达人生的美好。
- 春:代表生机与希望,亦隐含时光流逝。
- 雨:象征忧伤,带来内心的感悟。
- 风:象征变化,暗示美好事物的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A. 北京
B. 洛阳
C. 杭州
D. 南京 -
“洛阳儿女惜花残”中“儿女”指的是? A. 小孩
B. 年轻人
C. 老人
D. 花朵 -
诗中形容花瓣的词语为? A. 晶莹
B. 白皙
C. 玉珊珊
D. 红艳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方岳的《次韵牡丹》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前者更侧重于花的意象,后者则聚焦于月亮与独酌的情景,两者都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