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是山阴访戴船,真成迷局灿柯仙。径行处用规摹取,归与都人作画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并不是在山阴去探访戴君的船,而是在迷雾中遇见了光辉灿烂的仙人。走在小径上,我用心去描绘所见的美景,回去后想把它绘成画,传给世人。
注释:
- 山阴:指的是山阴这个地方,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 戴船:指戴君的船,可能是指某位名士的游船。
- 迷局:指迷雾或困惑的境地。
- 灿柯仙:形容仙人光辉灿烂,仿佛在树梢间闪烁。
- 径行处:指行走的小径。
- 规摹取:用规尺和笔墨去描绘、摹写。
- 都人:指世人、普通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景山,号崇德,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方岳游山时,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希望通过绘画将这些美景传递给他人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既表达了方岳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追求。诗的开头以“不是”引入,显得有些反常,实际上是为了强调他并非在山阴寻访名士,而是在迷雾中邂逅了一位光彩照人的仙人,这种反转使得诗歌情感更为深邃。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小径上漫步时的情景,他不仅仅是在游玩,而是用心去捕捉和描绘眼前的美景,这体现了他作为艺术创作者的认真态度。最后一句“归与都人作画传”将个人体验上升到普遍意义,表达了他希望将自然之美分享给世人的愿望。这种分享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是诗人在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艺术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是山阴访戴船:
- 诗人开篇强调自己并不是在山阴探访某位名士的游船,暗示他所处的境地与寻常的游访不同。
-
真成迷局灿柯仙:
- 诗人在迷雾中邂逅了光辉灿烂的仙人,展现了他所见的超凡脱俗的境界。
-
径行处用规摹取:
- 行走在小径上,他用规尺和笔墨描绘眼前的美景,突显诗人的细腻观察和艺术表现。
-
归与都人作画传:
- 他希望将所见的美景绘制成画,分享给世人,这体现了他的分享欲望与艺术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仙人相提并论,强调其美。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用规摹取”和“作画传”展示诗人的艺术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诗人将这种美通过艺术分享给他人的愿望,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阴:象征着名胜和人文情怀。
- 迷局:表示不确定性,暗示诗人的内心状态。
- 灿柯仙:象征理想与超凡的境界。
- 径行:代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山
B. 一处游览胜地
C. 一条河流
答案:B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将美传递给世人? A. 口头讲述
B. 绘画
C. 写信
答案:B -
诗中“迷局”用来形容什么? A. 自然景色
B. 诗人的情感
C. 复杂的局势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寄游山友人》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但李白更侧重于自我情感的宣泄,而方岳则更强调对自然的观察与艺术的分享。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寄游山友人》的诗意和背景,增强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