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隆庆府
作者: 郭令孙 〔宋代〕
翠壁苍崖万仞危,
势如天险限坤维。
山带岷峨千里秀,
栈连秦汉两川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隆庆府的壮丽山川。高耸的翠绿峭壁和苍翠的山崖似乎直插云天,险峻得如同天险一般,限制着天地的广阔。群山环绕下,岷山与峨眉山的秀丽景色延绵千里,栈道则连接着历史悠久的秦川与汉水,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壁:青绿色的山壁,形容山的颜色。
- 苍崖:苍色的悬崖,表示山崖的险峻。
- 万仞:形容极高的山,仞是古代长度单位,约合2.3米。
- 坤维:指天地,坤为地的意思。
- 岷峨:岷山与峨眉山,都是著名的山脉。
- 栈连:指栈道连接,栈道是一种修建在悬崖边的道路。
- 秦汉:指历史上的秦朝与汉朝,两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典故解析:
- “秦汉”是指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诗中提到它们的连接,暗示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令孙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俊逸的文笔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隆庆府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作者对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顾。
诗歌鉴赏:
这首《隆庆府》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深厚。诗的开头便用“翠壁苍崖万仞危”来引入,令人感受到山的高耸和险峻,仿佛置身于雄伟的山峰之中,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撼。接下来“势如天险限坤维”,则通过比喻将山峦的险峻与天险相提并论,强调了这片土地的独特地理特征。
在描绘山脉之美时,诗人提到“山带岷峨千里秀”,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岷山和峨眉山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名山,它们的存在让这片土地更显得珍贵。最后一句“栈连秦汉两川驰”则通过历史的连接,传达了人类与自然、历史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与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蕴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深切眷恋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宋代诗人对山水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高耸的山壁和悬崖,突显出隆庆府的自然险峻。
- 第二联通过“天险”一词,强调了这些山峦对人类活动的限制。
- 第三联则转向自然美,赞美了岷山和峨眉山的秀美。
- 第四联则将历史与地理结合,展现了古代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的险峻比作“天险”,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翠壁苍崖”“岷峨千里”,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山和水的意象交织,构成了美丽的自然画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隆庆府自然景观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现出一种人文与自然交融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壁: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苍崖:代表险峻与力量。
- 岷峨:象征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的厚重。
- 栈道: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人类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个山脉是: A. 泰山和华山
B. 岷山和峨眉山
C. 黄山和九华山 -
“万仞”是指: A. 很高的山
B. 很低的山
C. 一种树木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描述风景
B. 叙述历史
C. 表达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郭令孙的《隆庆府》都描绘了山的壮丽,但杜甫更侧重于表达个人的情感,而郭令孙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