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
时间: 2025-01-27 03:0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俗时有变,中和节惟新。
轩车双阙下,宴会曲江滨。
金石何铿锵,簪缨亦纷纶。
皇恩降自天,品物感知春。
慈恩匝寰瀛,歌咏同君臣。
白话文翻译:
风俗总是变化的,但中和节却显得特别新颖。
在华丽的车队和宏伟的双阙之下,曲江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金石的声音是多么铿锵,官员的帽子和衣服也是那么的华丽。
皇帝的恩泽是从天而降的,各种事物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慈爱的恩德遍及四海,歌唱的声音与君臣齐心合唱。
注释:
- 中和节:指古代的一个节日,庆祝丰收与和谐。
- 轩车:指华丽的车子,通常用于皇帝或高官出行。
- 双阙:指皇宫的两座高楼。
- 簪缨:指官员的帽子和衣服,象征身份与地位。
- 皇恩:皇帝的恩惠,指君主对臣民的关怀与恩泽。
- 慈恩:慈爱的恩惠,强调了皇帝的仁爱之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泌,字子华,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婉约,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中和节是唐代特有的节日,诗人以此为背景,描绘了盛大宴会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皇权的恩泽。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是李泌应邀为中和节宴会作的诗,整首诗充满了节日的喜庆与对皇恩的感激。诗中以“风俗时有变”开头,点明了时代的变迁与节日的新意,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接着描绘了宴会的宏伟场景,轩车和双阙构成了华丽的背景,金石的声音与簪缨的纷纶又增强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皇恩的描写,皇帝的恩泽如同春天的气息,滋润着万物,表现了对皇权德政的赞美。最后以“歌咏同君臣”收尾,强调了君臣之间的和谐与共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团结与繁荣。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李泌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俗时有变,中和节惟新:时代变迁,风俗各异,而中和节的庆祝方式却是全新的。
- 轩车双阙下,宴会曲江滨:在华丽的车队和高耸的宫阙下,曲江边举行盛大的宴会。
- 金石何铿锵,簪缨亦纷纶:宴会中金石乐器声响亮,官员的华服与头饰绚丽多彩。
- 皇恩降自天,品物感知春:皇帝的恩惠如同春天降临万物复苏,给人们带来生机。
- 慈恩匝寰瀛,歌咏同君臣:皇帝的慈爱遍及四海,歌唱的声音在君臣之间回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轩车双阙”与“宴会曲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皇恩降自天”比喻皇帝的恩德如同春天的降临,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中和节的赞美和对皇帝恩泽的感激,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君臣和谐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轩车:象征着富贵与地位。
- 双阙:代表皇权的象征,体现了国家的威严。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反映了皇恩的滋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中和节主要庆祝什么?
- A. 丰收与和谐
- B. 战争胜利
- C. 祭祀祖先
- D. 观星
-
诗中“轩车双阙”指的是什么?
- A. 庙宇
- B. 皇宫
- C. 市集
- D. 学校
-
“金石何铿锵”中“金石”指的是什么?
- A. 兵器
- B. 乐器
- C. 房屋
- D. 财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泌的《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前者着重于盛大的节日场景,后者则展现了离别的情感,二者在诗风上各有千秋,前者豪华而热烈,后者清新而淡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