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握卿留别》

时间: 2025-01-11 07:55:02

英姿卓卓驾回车,叠唱骊歌古道斜。

庾鲍风流倾梓地,雷陈声价动荒遐。

谈心兴到频呼酒,挥手情牵强看花。

满地落红添别恨,遥瞻云树隔天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英姿卓卓驾回车,叠唱骊歌古道斜。
庾鲍风流倾梓地,雷陈声价动荒遐。
谈心兴到频呼酒,挥手情牵强看花。
满地落红添别恨,遥瞻云树隔天涯。

白话文翻译:

作者以优雅的姿态驾车而来,沿着古道唱着骊歌。庾信和鲍照的风流才情倾倒了这片故土,雷轰般的陈子昂的声名传遍了遥远的地方。谈心的时候兴致高昂,频频呼酒,挥手之间却只能勉强看花。满地的落红增添了离别的怨恨,远远地望去云树隔着天涯。

注释:

  • 英姿卓卓:形容人风采卓越。
  • 骊歌:古代歌谣,常用以表达离愁别绪。
  • 庾鲍:指庾信和鲍照,二人均为有名的文学家。
  • 倾梓地:倾倒故乡之地,形容才华横溢。
  • 雷陈:指陈子昂,著名诗人,以声名显赫著称。
  • 呼酒:邀请喝酒,表现出一种豪情。
  • 落红:指花瓣掉落,象征离别和哀伤。
  • 云树:象征遥远的地方,增加了离愁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光辉,清代诗人,擅长写诗,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和离愁别绪,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朋友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万般感慨。

诗歌鉴赏:

林光辉的《和陈握卿留别》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整体上,诗歌通过描绘一幅优雅而悲伤的场景,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开头两句以“英姿卓卓”形容友人驾车而来,展现了友人的风采,接着“叠唱骊歌”则暗示了离别的情绪。古道、歌声与友人相聚的画面交织在一起,浓烈的情感通过音乐和美景传递。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庾信与鲍照,两位古代文人,表明诗人在思念友人时,也在追忆文学的辉煌,赋予了离别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谈心兴到频呼酒”,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离别在即,仍然希望在欢愉的氛围中度过最后的时光。结尾两句通过“满地落红”和“遥瞻云树”,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将美景与别情结合,情景交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离别时的心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英姿卓卓驾回车:描述友人风采出众,驾着马车而来,给人一种潇洒的感觉。
  2. 叠唱骊歌古道斜:友人沿着古老的道路唱着离别的歌,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3. 庾鲍风流倾梓地:提及古代文学家庾信和鲍照,强调他们的才华,象征着对故土的热爱。
  4. 雷陈声价动荒遐:提到陈子昂的声名,表明他的影响力远播,带有一种崇敬之情。
  5. 谈心兴到频呼酒:诗人与友人畅谈,气氛热烈,频频举杯相邀,尽显豪情。
  6. 挥手情牵强看花:即使情感牵挂,也只能勉强观赏花朵,暗含离愁。
  7. 满地落红添别恨:落花满地,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怨恨。
  8. 遥瞻云树隔天涯:远望云树,象征着相隔甚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风采比作英姿,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和意象上有明显的对仗工整之美。
  • 象征:落红象征离别,云树象征遥远的思念,使用意象丰富了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与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不舍,同时也蕴含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与文化自豪感。

意象分析:

  • 马车:象征着友人的到来与离去,体现出一种行走的生活态度。
  • 骊歌:象征着离别的哀伤,音乐的意象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庾鲍:代表古代文人的风采与情怀,表现了对文化的尊重。
  • 落红:象征着离别的痛苦,红色的花瓣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云树:象征着遥远的思念,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庾鲍”指的是哪两位古代文学家?

    • A. 杜甫、李白
    • B. 庾信、鲍照
    • C. 王维、白居易
    • D. 李贺、元稹
  2. 诗中“满地落红”象征着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的痛苦
    • C. 春天的到来
    • D. 战争的结束
  3. 诗中提到的“骊歌”是指什么?

    • A. 古代的舞蹈
    • B. 离别的歌
    • C. 赞美的诗
    • D. 喜庆的乐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by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林光辉《和陈握卿留别》与王之涣《送别》:两者均表现了离别时的情感,但王之涣的诗更突出对友人的祝福与寄托,而林光辉则更强调离愁与思念的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离别情感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