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季行制干昌溪即事》

时间: 2025-01-27 03:29:48

异境破清愁,狂吟日点头。

前峰方极目,远岭又迎眸。

石乱屡支舫,滩高常负舟。

心亨行有尚,习坎自安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王季行制干昌溪即事

作者: 阳枋 〔宋代〕

原文展示:

异境破清愁,狂吟日点头。
前峰方极目,远岭又迎眸。
石乱屡支舫,滩高常负舟。
心亨行有尚,习坎自安流。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清愁被打破了,我在狂吟中点头称赞。
眼前的高峰让我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岭又让我再度凝视。
石头乱坠,时常阻碍我的小船,水滩高耸,总是让我负舟而行。
心中畅快,行走也有所追求,习惯了波折便安然自流。

注释:

  • 异境:指陌生的环境。
  • 破清愁:打破心中的忧愁。
  • 狂吟:指放声吟唱,表现出一种激昂的情绪。
  • 极目:远望,眺望。
  • 支舫:小船,舫是一种轻便的船只。
  • 负舟:指小船被水滩的高处阻碍,无法顺利前行。
  • 心亨:心情愉快,畅快。
  • 习坎:习惯了波折或坎坷。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整体表现出一种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豁达,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字子余,号德隐,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旅途中,目睹异乡的山水景色,抒发了心中的情感与感悟,表现出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异境破清愁”引入,突出了在陌生环境中,愁绪被打破的瞬间,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接着,诗人通过“前峰方极目,远岭又迎眸”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后两句则转向对舟行的描绘,石乱与滩高描绘出行船的艰难,而“心亨行有尚”则展现了诗人乐观的态度,尽管面临困难,但依然保持内心的畅快与安然。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索,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异境”引入,表达诗人在陌生地方的感受。
    • 第二句中“狂吟”反映出诗人激昂的情绪,点头则是对自然的赞叹。
    • 第三句描述了前方的高峰与远方的山岭,表现出视野的开阔与对美景的欣赏。
    • 第四句则转向船行的艰难,表现出自然环境对人的挑战。
    • 最后一句则总结了诗人的心态,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内心依然能够保持安然。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前峰方极目,远岭又迎眸”,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在面对自然的壮丽与生活的艰难时,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异境: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未知。
  • 前峰与远岭:象征希望与追求的目标。
  • 石乱与滩高: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阻碍。
  • 心亨: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异境破清愁”意为:

    • A. 进入熟悉的环境
    • B. 打破心中的忧愁
    • C. 观察风景
  2. “心亨行有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愉快与安然
    • C. 迷茫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阳枋的诗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但阳枋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美的外在景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观止》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