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

时间: 2025-01-27 03:50:23

自脱攀笼役,潜心克己私。

是求从此日,非莫问前时。

郡改山元在,江流石不移,人心日澜倒,先觉仰扶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脱攀笼役,潜心克己私。
是求从此日,非莫问前时。
郡改山元在,江流石不移。
人心日澜倒,先觉仰扶持。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摆脱了囚禁的束缚,专心克制自己的私欲。
从今天起我追求的,是不再去追问过去的事情。
虽然郡县的名称已经改变,但山川依旧在,江水和石头也没有改变。
然而人心却如同潮水般波动,只有那些先觉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扶持。

注释:

  • 自脱:自己摆脱,指摆脱束缚或困扰。
  • 攀笼役:比喻受制于环境或困扰。
  • 潜心:专心致志。
  • 克己私:克制自己的私欲。
  • 郡改: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更。
  • 山元在:山川依旧存在。
  • 人心日澜倒:人心如潮水般动荡不安。
  • 先觉:指那些有先见之明的人。

典故解析:

  • 山川不移:常用来表达历史的延续,尽管人事变迁,山河依然。
  • 人心日澜倒:暗示人心的动荡不安,可能与社会变迁、政治动荡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体现了对个人修身和社会时事的关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政治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个人内心修养的探讨,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我反省和社会观察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摆脱外界束缚的决心,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山川与人心的对比,展现了外在环境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矛盾。尽管自然景观保持不变,但人心却因社会动荡而变得不安,诗人显然对人心的波动感到忧虑。通过“先觉仰扶持”的结尾,诗人呼唤那些能够看清现实、具备前瞻性的人,强调他们在动荡中应有的引领作用。这种从个体到社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脱攀笼役:表达出一种解脱的状态。
  2. 潜心克己私: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克制私欲以达成更高目标。
  3. 是求从此日:表明从这一刻起的追求。
  4. 非莫问前时:不再追问过去,反映出一种向前看的态度。
  5. 郡改山元在:强调即使地方变更,山河依旧存在,说明历史的延续性。
  6. 江流石不移:进一步强调自然的恒久。
  7. 人心日澜倒:人心的动荡不安,是对社会变迁的直接反映。
  8. 先觉仰扶持:呼唤那些具备洞察力的人来引导他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自脱攀笼役"与"潜心克己私",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人心的动荡比作潮水,生动形象。
  • 排比:使用相似结构,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个人修身的重视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同时表达了对能够引领社会方向的先觉者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攀笼:象征束缚与困扰。
  • 山川:象征自然的恒久与历史的延续。
  • 人心:象征社会的变化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脱”指的是什么?

    • A. 摆脱束缚
    • B. 继续受困
    • C. 忍耐痛苦
    • D. 逃避现实
  2. “郡改山元在”中的“山”象征着什么?

    • A. 人心
    • B. 自然的恒久
    • C. 政治
    • D. 个人生活
  3. 诗中“先觉”的意思是:

    • A. 迟钝的人
    • B. 有先见之明的人
    • C. 无知的人
    • D. 行动迅速的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阳枋的《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修养与社会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环境下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阳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