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桥
倚杖溪桥暮雨垂,
春寒空翠著人衣。
凌空怪石如旗竖,
喷壑清泉作练飞。
乘兴正须随地饮,
醉狂聊共插花归。
从教拍手儿童笑,
要是山深客到稀。
白话文翻译:
我倚着拐杖在溪边的桥上,暮雨滴落,春寒中的空翠映衬着我的衣衫。高空中的怪石像竖立的旗帜,清泉从峡谷中喷涌而出,如同飞舞的绸缎。兴致正浓,当然要随意饮酒,醉酒后与友人一起插花归去。让孩子们拍手欢笑,要是山中客人稀少,那就更显得幽静。
注释:
- 倚杖:依靠拐杖,说明作者年纪稍长,行走不便。
- 溪桥:溪边的桥,描绘了一个自然的环境。
- 暮雨:傍晚时分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空翠:指山中春天的青翠,空灵而清新。
-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象征自然的奇趣。
- 喷壑:指水从峡谷中喷涌而出,生动形象。
- 练飞:像绸缎飞舞,形容水流的优美。
- 乘兴:兴致高涨,形容心情愉悦。
- 醉狂:醉酒后的狂欢,表现放松的心态。
- 儿童笑:孩子们的笑声,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山深客到稀:山中客人稀少,渲染了幽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常体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寒雨季,作者在溪桥上感受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愉悦态度。
诗歌鉴赏:
《山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的闲适心情。首句“倚杖溪桥暮雨垂”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的暮雨中,诗人静静地倚靠在桥上,似乎在沉思大自然的美。接下来的春寒和空翠相映成趣,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寒意交织的独特景致。诗中提到的“凌空怪石如旗竖”,则通过奇石的描写,体现了自然的奇特与壮丽。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开始表达他对酒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期待。在“乘兴正须随地饮,醉狂聊共插花归”中,诗人展示了他想要放纵自我的心态,渴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最后两句“从教拍手儿童笑,要是山深客到稀”则让整个诗歌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儿童的笑声象征着生活的乐趣和宁静的乡村生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杖溪桥暮雨垂:描绘了作者倚靠拐杖,站在溪边桥上的情景,暮雨轻轻滴落,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
- 春寒空翠著人衣:春天虽然寒冷,青翠的颜色映衬在人的衣服上,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凌空怪石如旗竖:高空中的怪石形状奇特,像旗帜一样竖立,展示自然的奇妙。
- 喷壑清泉作练飞:清泉从峡谷中喷涌而出,像飞舞的绸缎一样,生动形象。
- 乘兴正须随地饮:兴致高涨时,自然要随意饮酒,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与自在。
- 醉狂聊共插花归:醉酒后与友人一起插花归去,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从教拍手儿童笑:孩子们的笑声让人觉得欢乐,增添了生活的气氛。
- 要是山深客到稀:山中客人稀少,营造出一种安静与幽静的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凌空怪石如旗竖”,将怪石比作旗帜,生动形象。
- 拟人:诗中儿童的笑声仿佛在与人对话,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如“乘兴”与“醉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在宁静、幽静的环境中与友人欢聚的愉悦心情,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桥:象征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怪石:象征自然的奇特与伟大。
- 清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 儿童:象征纯真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倚杖”是指什么?
- A. 依靠的树
- B. 依靠的拐杖
- C. 依靠的石头
- D. 依靠的桥
-
诗中“凌空怪石如旗竖”中的“怪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形状奇特的石头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建筑
-
诗人希望在酒醉后做什么?
- A. 回家
- B. 插花归去
- C. 继续喝酒
- D. 睡觉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展现宁静的山水之美。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诗人与自然、与酒的情感交融。
诗词对比:
- 韩元吉《山桥》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但《山桥》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山居秋暝》则更强调孤独与宁静的气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整体风格与流派。
- 《山水诗的艺术表现》:分析山水诗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