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沈信臣赴试南宫五首
漫仕虽同官事殊,故人来往未全疏。
因君时一论文字,难我穷年困簿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沈信臣赴南宫参加考试的送别之情。尽管我们同为官员,但所处的事情截然不同,老朋友之间的往来也没有完全疏远。因你在我面前谈论学问,我却因困于书卷而难以终日。
注释:
- 漫仕:漫不经心地做官,指放任自流。
- 官事:做官的事情,指仕途生涯。
- 故人:老朋友。
- 来往:往来交流。
- 论文字:讨论文章、学问。
- 困簿书:困于书本和文书,形容忙于读书和写作。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南宫”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学或考试场所,表明沈信臣的前途与仕途的努力。同时,作者提到的“困簿书”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书籍的重视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人情与社会生活,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沈信臣赴南宫考试之际,反映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与学问上的困惑和无奈。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和沈信臣之间深厚的友情。开篇便指出作者与沈信臣虽然都是官员,但所面对的事情却截然不同,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境遇与选择。这里的“漫仕”与“官事”隐含了个人对官场的无奈与思考,表面上看似对仕途的淡然,实则流露出对事业的深切关怀与对前途的期盼。
“故人来往未全疏”一句则突出了友谊的珍贵与难得,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老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是不可或缺的。接下来的“因君时一论文字”,表明在对话中,学问的探讨是两人关系的纽带,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沈信臣的期待与支持。
最后一句“难我穷年困簿书”则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苦恼与挣扎,表面上是书卷的繁忙,实际上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这首诗不只是送别,也是对学问和事业的思索,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仕虽同官事殊:虽然我们都是仕途上的人,但所面对的境况各不相同。
- 故人来往未全疏:老朋友之间的往来依然存在,没有完全疏远。
- 因君时一论文字:因为你时常和我讨论学问。
- 难我穷年困簿书:我却因沉浸在书本中而难以自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漫仕”和“官事”、“故人”和“来往”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困簿书”隐喻作者对学问的追求与困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支持,同时也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和对学问的追求,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哲理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官事:象征着个人的职业生涯与责任。
- 故人:代表着友谊与支持的力量。
- 文字:象征学问与知识的追求。
- 簿书:象征困扰与繁忙,体现对理想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故人”,指的是谁的关系? a) 亲人
b) 老朋友
c) 同事 -
“漫仕”是什么意思? a) 用心做官
b) 漫不经心地做官
c) 坚定做官 -
诗中提到的“困簿书”意味着什么? a) 享受读书
b) 忙于学问,难以自拔
c) 轻松写作
答案:
- b) 老朋友
- b) 漫不经心地做官
- b) 忙于学问,难以自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未来寄予厚望,而韩元吉则在送别中融入了对自身困境的反思和对友谊的珍视,两者风格迥异,情感表达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韩元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