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雨若西征》

时间: 2025-01-10 22:26:30

笔砚宜焚久,虬髯铁裲裆。

几年空作客,一醉即为乡。

攀折官桥柳,悲歌古战场。

回头尘滚滚,谁剧爱清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董雨若西征
笔砚宜焚久,虬髯铁裱裆。
几年空作客,一醉即为乡。
攀折官桥柳,悲歌古战场。
回头尘滚滚,谁剧爱清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董雨若即将西行的依依不舍以及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慨。诗人提到笔砚已经久未使用,表达了自己与文学的隔离。接着,描绘了自己多年的漂泊生活,醉酒后才感到回归故乡的安慰。诗中提到的“官桥柳”与“古战场”分别象征着离别的伤感和历史的沉重,最后一句则感叹时光流逝和对狂放人生的热爱。

注释:

  • 笔砚:书写工具,象征文学创作。
  • 虬髯:形容人的胡须卷曲,通常用以表示英俊或文人风采。
  • 裱裆:古代装裱书卷或文献的工具,象征着学问与文化。
  • 悲歌:悲伤的歌曲,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感慨。
  • 尘滚滚:形容世间繁杂与时光流逝,可能暗指人生的浮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淳,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他的诗风常带有忧愁与哲思,关注人生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董雨若西行之际,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不安,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身浮沉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送董雨若西征》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送别诗。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无奈。开篇便以“笔砚宜焚久”开启,表达了自己对写作的疏离感,暗示在浮华的生活中,内心的孤独与追求的失落。接下来的“几年空作客”则强化了这种漂泊感,诗人以“醉”来寻找归属感,酒意中仿佛能回归故乡,尽管这只是短暂的安慰。

“攀折官桥柳,悲歌古战场”则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故土的眷恋。在这里,柳树象征离别,而古战场则蕴含了历史的沉重与对往昔的追念,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传达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

最后一句“回头尘滚滚,谁剧爱清狂”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回望过往,感叹人生中的纷繁与无常,透出一种对自由与狂放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层层递进中,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笔砚宜焚久:作者感叹自己久未写作,笔墨已经生锈,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疏离。
  2. 虬髯铁裱裆:形象描绘文人风采,暗示对理想自我的追求。
  3. 几年空作客:感叹自己漂泊多年,身心疲惫。
  4. 一醉即为乡:醉酒中找到归属感,体现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5. 攀折官桥柳:离别的象征,表达对故乡的依恋。
  6. 悲歌古战场:对历史的追忆与沉重思考。
  7. 回头尘滚滚:时光流逝,世事繁杂。
  8. 谁剧爱清狂: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笔砚”象征创作的疏远。
  • 对仗:如“悲歌古战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柳树与古战场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离愁与历史的交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与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惆怅,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厚。

意象分析:

  • 笔砚:象征着文学创作,反映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无奈。
  • 官桥柳:离别的象征,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
  • 古战场:历史的象征,暗示着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 尘滚滚:代表世间的纷扰与浮华,强调人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杜甫
    c) 潘淳

  2. “攀折官桥柳”中的“官桥”指的是什么? a) 一座桥
    b) 离别的地方
    c) 古战场

  3. 诗中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对历史的思考? a) 柳树与古战场
    b) 酒与乡
    c) 笔与砚

答案:

  1. c) 潘淳
  2. b) 离别的地方
  3. a) 柳树与古战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在《送友人》中,李白通过“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潘淳的“攀折官桥柳”在情感上相互呼应,但李白更侧重于孤独的感受,而潘淳则更关注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漂泊。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