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昌侯
作者: 晏殊 〔宋代〕
莲勺移家近七迁,鲁儒章句世相传。
关中沃壤通泾渭,堂上繁声逐管弦。
身服儒衣同繁义,日将卮酒对彭宣。
高坟丈五阳陵外,千古朱云气凛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世代传承的儒家文化的家庭,经历了多次迁徙,依然保持着对文化的崇敬与继承。诗中提到的“关中沃壤”指的是地理环境肥沃,适合生活与发展。堂上管弦乐声悠扬,体现出家庭的富庶和文化氛围。作者身穿儒衣,表示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举杯对饮更是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最后提到的高坟和古云,暗示着对历史的沉思与敬畏。
注释:
- 莲勺:古代的一种器具,象征着细腻的生活。
- 七迁:指迁徙的次数,强调家庭的变迁与不易。
- 鲁儒:指鲁国的儒家学者,鲁国是孔子的故乡。
- 关中沃壤:关中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彭宣:彭祖与宣王,古代贤者,值得尊敬。
- 高坟丈五:指高大的坟墓,丈五表示高大的样子。
- 朱云:象征着古代的气象,表示历史的厚重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号小山,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擅长词、诗,尤其以婉约风格著称。曾任宰相,政治上也颇有建树。
创作背景:
《安昌侯》创作于宋代,正值儒学盛行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表现出浓厚的文化自信。
诗歌鉴赏:
《安昌侯》是一首深具文化内涵的诗作,晏殊通过对家庭迁徙及文化传承的描写,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悠久历史。诗的开头提到“莲勺移家近七迁”,以此引出家庭的变迁,表现出生活的不易与文化的坚守。接着提到“鲁儒章句世相传”,则强调了儒家文化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关中沃壤通泾渭”,通过地理环境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家庭所处的富庶与文化氛围,堂上的“繁声逐管弦”,则生动地描绘了家庭聚会时的热闹场景。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在繁华背后对历史的敬仰与思索。
最后几句提到的“高坟丈五阳陵外,千古朱云气凛然”,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与历史的沉思。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追忆,更多的是对整个时代与文化的反思,体现了晏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莲勺移家近七迁:家庭多次迁徙,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变动。
- 鲁儒章句世相传:儒家经典在家中代代相传,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
- 关中沃壤通泾渭:描绘了地理环境的优越,暗示着富饶的生活。
- 堂上繁声逐管弦:描绘家庭聚会的热闹氛围。
- 身服儒衣同繁义:作者身穿儒衣,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认同。
- 日将卮酒对彭宣:举杯敬仰古代贤人,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
- 高坟丈五阳陵外:提到先人的坟墓,表达对历史的敬仰。
- 千古朱云气凛然:历史的厚重感,令人肃然起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音韵和谐。
- 比喻:通过“莲勺”、“高坟”等意象,引发读者的联想。
- 意象:如“朱云”等,营造出厚重的历史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追忆,体现出诗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与自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勺:象征着家庭的细腻与生活的温馨。
- 朱云: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悠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鲁儒”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儒家学者?
- A. 魏国
- B. 鲁国
- C. 蜀国
-
“高坟丈五”中的“丈五”表示什么?
- A. 高度
- B. 宽度
- C. 深度
-
诗中提到的“卮酒”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果汁
- C. 一种茶
答案:
- B. 鲁国
- A. 高度
- A. 一种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与苏轼的《赤壁赋》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视角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晏殊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