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温闻见录载范忠宣帅庆阳时总管种诂无讼》

时间: 2025-02-04 15:29:09

君不见孙融昔日见李膺,百世尚以通家称。

又不见孔融后来荐鸿豫,卵翼方成比行路。

北海平生开酒尊,未应宾客皆若人。

倘令同德更比义,华胄肯以遥遥论。

世间麟凤杂枭虺,人事会逢总如此。

高平丞相本大贤,尺璧那容寸瑕指。

一朝契家青涧种,转头不记龙图公。

蝈鸣乱磬蝇点素,丞相襟量沧溟同。

归来端委庙堂上,一眚不捐七世将。

自言曲直何必言,愧死老奴作何样。

吁嗟此辈何代无,高平堂堂真丈夫。

邵家闻见订千古,寂寞涧城坟上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不见孙融昔日见李膺,百世尚以通家称。又不见孔融后来荐鸿豫,卵翼方成比行路。北海平生开酒尊,未应宾客皆若人。倘令同德更比义,华胄肯以遥遥论。世间麟凤杂枭虺,人事会逢总如此。高平丞相本大贤,尺璧那容寸瑕指。一朝契家青涧种,转头不记龙图公。蝈鸣乱磬蝇点素,丞相襟量沧溟同。归来端委庙堂上,一眚不捐七世将。自言曲直何必言,愧死老奴作何样。吁嗟此辈何代无,高平堂堂真丈夫。邵家闻见订千古,寂寞涧城坟上土。

白话文翻译

你没看见孙融过去见李膺,百代之后人们还称他们为通家之好。你又没看见孔融后来推荐鸿豫,就像鸟儿刚长出翅膀一样,比作行路之人。北海的平生喜欢开酒宴,不应所有的宾客都像那样。如果能让同德之人更加比义,华胄之人愿意远远地谈论。世间的麒麟凤凰混杂着枭和虺,人事的遭遇总是这样。高平的丞相本来就是大贤,一尺的璧玉怎能容忍一寸的瑕疵。一旦与青涧的种家结为亲家,转眼间就不记得龙图公了。蝈蝈的鸣叫扰乱了磬声,蝇点素白,丞相的襟怀如同沧海一样广阔。归来时端坐在庙堂之上,一点小错也不抛弃七世将。自己说曲直何必多言,愧死老奴作何样。唉,这样的人哪个时代没有,高平堂堂真丈夫。邵家的见闻订千古,寂寞的涧城坟上土。

注释

  • 孙融、李膺:东汉时期的两位名士,孙融是孙权的族人,李膺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孔融、鸿豫: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鸿豫是其推荐的人才。
  • 北海:指孔融,因为他曾任北海相。
  • 高平丞相:指范仲淹,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高平军节度使。
  • 青涧种:指种诂,他是北宋时期的将领,与范仲淹有亲家关系。
  • 龙图公:指范仲淹,他曾任龙图阁直学士。
  • 蝈鸣乱磬蝇点素:比喻小人的谗言和诽谤。
  • 沧溟:指大海,比喻丞相的胸怀广阔。
  • 一眚不捐七世将:即使有一点小错也不抛弃七世将,表示丞相的宽容和大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1183-1243),字肃之,号木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和政治,风格典雅,善于用典。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岳珂对范仲淹的赞颂,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名士和范仲淹的品德,表达了对范仲淹的敬仰和对其政治成就的肯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范仲淹的赞颂,展现了作者对范仲淹高尚品德和政治成就的敬仰。诗中,“君不见孙融昔日见李膺”和“又不见孔融后来荐鸿豫”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强调了范仲淹的品德和成就。后文通过对范仲淹的直接赞颂,如“高平丞相本大贤”和“丞相襟量沧溟同”,进一步突出了范仲淹的伟大。整首诗语言典雅,用典恰当,情感真挚,是对范仲淹的深刻赞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不见孙融昔日见李膺:引用孙融和李膺的典故,暗示范仲淹的品德高尚。
  2. 又不见孔融后来荐鸿豫:引用孔融荐鸿豫的典故,暗示范仲淹的识人之明。
  3. 北海平生开酒尊:比喻范仲淹的豪爽和好客。
  4. 未应宾客皆若人:表示范仲淹的宾客并非都是庸人。
  5. 倘令同德更比义:如果能让同德之人更加比义,表示范仲淹的品德高尚。
  6. 华胄肯以遥遥论:华胄之人愿意远远地谈论,表示范仲淹的声望远播。
  7. 世间麟凤杂枭虺:比喻世间的好坏混杂。
  8. 人事会逢总如此:人事的遭遇总是这样,表示世事无常。
  9. 高平丞相本大贤:直接赞颂范仲淹的品德。
  10. 尺璧那容寸瑕指:比喻范仲淹的品德完美无瑕。
  11. 一朝契家青涧种:表示范仲淹与种诂结为亲家。
  12. 转头不记龙图公:表示范仲淹不计较过去的恩怨。
  13. 蝈鸣乱磬蝇点素:比喻小人的谗言和诽谤。
  14. 丞相襟量沧溟同:比喻范仲淹的胸怀广阔。
  15. 归来端委庙堂上:表示范仲淹归来的威严。
  16. 一眚不捐七世将:表示范仲淹的宽容和大度。
  17. 自言曲直何必言:表示范仲淹的直率和坦诚。
  18. 愧死老奴作何样:表示范仲淹的谦逊和自省。
  19. 吁嗟此辈何代无:表示这样的大丈夫每个时代都有。
  20. 高平堂堂真丈夫:直接赞颂范仲淹的伟大。
  21. 邵家闻见订千古:表示邵家的见闻订千古。
  22. 寂寞涧城坟上土:表示范仲淹的寂寞和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丞相襟量沧溟同”,比喻范仲淹的胸怀广阔。
  • 典故:如“君不见孙融昔日见李膺”,引用历史典故。
  • 对仗:如“高平丞相本大贤,尺璧那容寸瑕指”,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范仲淹的赞颂,表达了对范仲淹高尚品德和政治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大丈夫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孙融、李膺:历史名士,象征品德高尚。
  • 孔融、鸿豫:历史名士,象征识人之明。
  • 北海:孔融的别称,象征豪爽和好客。
  • 高平丞相:范仲淹的别称,象征品德高尚和政治成就。
  • 青涧种:种诂的别称,象征亲家关系。
  • 龙图公:范仲淹的别称,象征政治地位。
  • 蝈鸣乱磬蝇点素:比喻小人的谗言和诽谤。
  • 沧溟:大海,比喻胸怀广阔。
  • 一眚不捐七世将:比喻宽容和大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孙融”和“李膺”是什么关系? A. 师生关系 B. 朋友关系 C. 通家之好 D. 上下级关系

  2. 诗中提到的“孔融”和“鸿豫”是什么关系? A. 师生关系 B. 朋友关系 C. 推荐关系 D. 上下级关系

  3. 诗中提到的“高平丞相”是指谁? A. 岳珂 B. 范仲淹 C. 种诂 D. 李膺

  4. 诗中提到的“青涧种”是指谁? A. 岳珂 B. 范仲淹 C. 种诂 D. 李膺

  5. 诗中提到的“龙图公”是指谁? A. 岳珂 B. 范仲淹 C. 种诂 D. 李膺

答案

  1. C
  2. C
  3. B
  4. C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另一篇著名作品,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高尚品德。
  • 岳珂的其他诗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展现了岳珂的文学才华和对时事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岳珂的这首诗:两者都展现了范仲淹的高尚品德和政治成就,但《岳阳楼记》更侧重于政治抱负,而岳珂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范仲淹的赞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史》:详细记载了范仲淹的生平和政治成就。
  • 《岳珂诗集》:收录了岳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 《范文正公集》:范仲淹的文集,收录了他的诗文和政论。

相关诗句

君不见孙融昔日见李膺,百世尚以通家称。下一句是什么

又不见孔融后来荐鸿豫,卵翼方成比行路。上一句是什么

又不见孔融后来荐鸿豫,卵翼方成比行路。下一句是什么

北海平生开酒尊,未应宾客皆若人。上一句是什么

北海平生开酒尊,未应宾客皆若人。下一句是什么

倘令同德更比义,华胄肯以遥遥论。上一句是什么

倘令同德更比义,华胄肯以遥遥论。下一句是什么

世间麟凤杂枭虺,人事会逢总如此。上一句是什么

世间麟凤杂枭虺,人事会逢总如此。下一句是什么

高平丞相本大贤,尺璧那容寸瑕指。上一句是什么

高平丞相本大贤,尺璧那容寸瑕指。下一句是什么

一朝契家青涧种,转头不记龙图公。上一句是什么

一朝契家青涧种,转头不记龙图公。下一句是什么

蝈鸣乱磬蝇点素,丞相襟量沧溟同。上一句是什么

蝈鸣乱磬蝇点素,丞相襟量沧溟同。下一句是什么

归来端委庙堂上,一眚不捐七世将。上一句是什么

归来端委庙堂上,一眚不捐七世将。下一句是什么

自言曲直何必言,愧死老奴作何样。上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孙融昔日见李膺,下一句是什么

百世尚以通家称。上一句是什么

百世尚以通家称。下一句是什么

又不见孔融后来荐鸿豫,上一句是什么

又不见孔融后来荐鸿豫,下一句是什么

卵翼方成比行路。上一句是什么

卵翼方成比行路。下一句是什么

北海平生开酒尊,上一句是什么

北海平生开酒尊,下一句是什么

未应宾客皆若人。上一句是什么

未应宾客皆若人。下一句是什么

倘令同德更比义,上一句是什么

倘令同德更比义,下一句是什么

华胄肯以遥遥论。上一句是什么

华胄肯以遥遥论。下一句是什么

世间麟凤杂枭虺,上一句是什么

世间麟凤杂枭虺,下一句是什么

人事会逢总如此。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