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5-08 20:19:57

春来秋去。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了,秋天又过去,往日的事情如今又在何处呢?
燕子归来,飞过兰草,泪珠似的露水滴落。
时光匆匆流逝,无法留下。
酒席散去,人们都走了,我心中惆怅。
我独自倚靠在闲暇的台阶上,仰望着梧桐树。
想起去年今日的情景,依旧是那黄叶在西风中飘荡。

注释:

  • 往事知何处:往事如今不知去向。
  • 燕子归飞:燕子在春天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兰泣露:兰草上的露珠如同泪水,表达了惆怅之情。
  • 光景千留不住:时光流逝,无法停留。
  • 酒阑人散忡忡:酒席结束,人们散去,心中感到不安和惆怅。
  • 闲阶独倚梧桐:在台阶上独自依靠着梧桐树,表现孤独的情感。
  • 黄叶西风:秋天的黄叶在西风中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号小山,宋代著名词人和政治家。他擅长词作,词风清丽、婉约,常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诗人经历了人生的沉浮与无常之后,表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闻名。全词通过春秋交替的自然变化,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往昔的思念。开头部分以“春来秋去”引入,直抒胸臆,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燕子归来象征着春的希望,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对过往的深深惆怅,尤其是“兰泣露”的意象,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接下来的“酒阑人散忡忡”则描绘了聚会后的冷清与落寞,酒席的散去不仅是对欢乐时光的告别,更让人倍感失落。诗人独倚梧桐,犹如一棵孤独的树,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结尾以“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作结,强调了时光的无情与往事的不可追,黄叶在西风中飘荡,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易逝。

整首词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切回忆与无奈感慨,使得作品在清丽中透出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来秋去:开篇直陈四季更替,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往事知何处:追问往事的去向,表达对过去的迷茫。
  3. 燕子归飞兰泣露:燕子归来,带来春的气息,与兰草上的露珠形成对比,传达了春的生机与惆怅。
  4. 光景千留不住:时光不能停留,感叹岁月流逝。
  5. 酒阑人散忡忡:聚会结束,心中感到忧虑与孤独。
  6. 闲阶独倚梧桐:独自倚靠,表现了孤寂与惆怅。
  7. 记得去年今日:回忆过去,强调时间的循环与无常。
  8. 依前黄叶西风:黄叶随风飘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兰泣露”比喻诗人内心的感伤。
  • 拟人:将燕子归飞与春天的到来融合,赋予燕子以情感。
  • 对仗:全词结构对称,表现了诗人对称的情感与思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往昔的缅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晏殊对生命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与希望。
  • 兰草:代表优雅与清新。
  • 露水:象征脆弱与感伤。
  • 黄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A. 燕子
    B. 鹰
    C. 燕鸥

  2. 诗人独倚在什么树上? A. 松树
    B. 梧桐
    C. 柳树

  3. 诗中表达对往昔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殊《清平乐》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晏殊更侧重于对大自然的描绘,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