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四日过生》

时间: 2025-01-27 05:52:10

僻远无来客,尫羸厌久生。

拥炉便独坐,扶杖懒徐行。

中岁失怙恃,晚年无弟兄。

绝知来日短,万事可忘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四日过生 王炎 〔宋代〕 僻远无来客,尫羸厌久生。拥炉便独坐,扶杖懒徐行。中岁失怙恃,晚年无弟兄。绝知来日短,万事可忘情。

白话文翻译:

在偏远的地方没有访客,我这瘦弱之身厌倦了长久的生活。抱着火炉独自坐着,拄着拐杖缓慢行走。中年失去了父母,晚年没有了兄弟。深知未来的日子不多,万事都可以忘却情感。

注释:

  • 僻远:偏僻遥远。
  • 尫羸:瘦弱。
  • 厌久生:厌倦了长久的生活。
  • 怙恃:父母的代称。
  • 绝知:深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淡泊自然。此诗作于晚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生死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避世隐居,诗中表达了对于世事的超然和对生命的淡漠,以及对亲情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对生命的超然态度。诗中“拥炉便独坐,扶杖懒徐行”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而“中岁失怙恃,晚年无弟兄”则透露出对亲情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绝知来日短,万事可忘情”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理解和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僻远无来客”:表达了诗人隐居的偏远和孤独。
  • “尫羸厌久生”:诗人自述身体瘦弱,对长久的生活感到厌倦。
  • “拥炉便独坐”:描绘了诗人独自取暖的情景,突出了孤独。
  • “扶杖懒徐行”:诗人行动缓慢,反映了晚年的无力感。
  • “中岁失怙恃”:中年失去父母,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怀念。
  • “晚年无弟兄”:晚年没有了兄弟,加深了孤独感。
  • “绝知来日短”:深知未来的日子不多,体现了对生死的深刻认识。
  • “万事可忘情”:万事都可以忘却情感,表达了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拥炉便独坐,扶杖懒徐行”中的“拥炉”与“扶杖”,“独坐”与“懒徐行”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尫羸”比喻自己身体的瘦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超然,诗人通过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死的超然态度和对亲情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拥炉”:象征孤独和温暖。
  • “扶杖”:象征晚年的无力感。
  • “失怙恃”、“无弟兄”:象征亲情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尫羸厌久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生活的厌倦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2. 诗中“绝知来日短”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深刻认识?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短暂 C. 世事的变迁 D. 亲情的珍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别业》: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超然。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炎的《九月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四日过生》与王维的《终南别业》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孤独和超然,但王炎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生死的深刻认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人传记》:提供了王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