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游眺》
时间: 2025-01-11 02:45: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缘云路犹缅,憩涧钟已寂。
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长啸招远风,临潭漱金碧。
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白话文翻译:
开凿山脉引导河流,仿佛是上天为我开辟的道路。
从远处都城望去,晨昏之间美好的气息不断升腾。
我的心中本有出尘的志向,正好有知音同行。
精舍环绕着层层山崖,千个佛龛紧邻陡峭的岩壁。
沿着云端的小路,仍然对往昔的景象依依不舍,
在静谧的山涧中,钟声已经沉寂。
花树披上烟霭,溪流在石脉间潺潺流淌。
长声一啸呼唤远方的风,临近潭水,洗净了金色与碧色的映照。
日落时分眺望都城,世间何必劳累?
注释:
- 凿山:开凿山脉,引导河流。
- 伊流:指河流的名字,伊水。
- 都门:指都城,通常指长安。
- 佳气:美好的气息。
- 素怀:洁白的心怀,出尘的心志。
- 携手客: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 精舍:修行的居所。
- 千龛:佛龛。
- 缘云路:沿着云雾缭绕的小路。
- 憩涧:在山涧中休息。
- 漱金碧:洗净金色与碧色的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清新自然,充满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韦应物的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之情。
诗歌鉴赏:
《龙门游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幽静和淡泊。诗的开头,通过“凿山导伊流”的意象,表现出人类的聪明才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接着“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传达出诗人对都城繁华的遥望与思考,似乎在反思自己与世俗的关系。诗中提到的“携手客”,象征着志同道合的友人,增添了诗的温情与深度。
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通过“精舍绕层阿”和“千龛邻峭壁”,展现出一种禅意的生活态度,宁静的环境与佛教文化的交融,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长啸招远风,日落望都城,更是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世繁杂的超脱,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凿山导伊流”——开凿山脉引导伊水,表现出人类的智慧。
- “中断若天辟”——如同上天为我开辟的道路,强调自然的神奇与开拓的艰辛。
- “都门遥相望”——远望都城,传达了对繁华的向往。
- “佳气生朝夕”——晨昏之间,充满美好的气息。
- “素怀出尘意”——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心志。
- “适有携手客”——有志友相陪,增添了人情味。
- “精舍绕层阿”——环境宁静,体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 “千龛邻峭壁”——佛教文化的影响,象征心灵的寄托。
- “缘云路犹缅”——对往昔的怀念,表现出诗人的情感深邃。
- “憩涧钟已寂”——在静谧的山涧中,钟声已然沉寂,表达内心的宁静。
- “花树发烟华”——花树如烟,体现了自然的美。
- “淙流散石脉”——溪水潺潺,带出自然的流动感。
- “长啸招远风”——长啸呼唤远风,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性格。
- “临潭漱金碧”——潭水的映照,洗净了诗人的心灵。
- “日落望都城”——日落时分,诗人对都城的思考。
- “人间何役役”——对世俗的超脱与思考,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结合,展现和谐之美。
- 对仗:如“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描绘自然时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淡泊,以及与友人共度宁静时光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然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 佛龛:代表心灵的寄托,体现出诗人对宗教和心灵宁静的追求。
- 花树: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繁荣。
- 溪流:代表流动的时间与生命,寓意着自然的永恒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携手客”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敬仰的老师
C. 过路人
D. 亲人 -
“日落望都城”中的“都城”是指哪个城市? A. 洛阳
B. 长安
C. 南京
D. 成都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亲近与和谐
C. 漠不关心
D. 逃避现实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龙门游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生活的宁静,王维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而韦应物则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韦应物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