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西山》
时间: 2025-01-10 23:07:2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再游西山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南谯古山郡,信是高人居。
自叹乏弘量,终朝亲簿书。
于时忽命驾,秋野正萧疏。
积逋诚待责,寻山亦有馀。
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
中有释门子,种果结茅庐。
出身厌名利,遇境即踌躇。
守直虽多忤,视险方晏如。
况将尘埃外,襟抱从此舒。
白话文翻译:
南谯的古山郡,确实是高人隐居的地方。
我自叹才德不足,整天忙于公文书信。
这时突然得到命令出行,秋天的原野正显得萧条。
积累的债务确实该被追责,寻找山林也还有余地。
试探那石泉的冷意,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山谷。
山中有位释门弟子,种着果树和茅草屋。
出身于世俗的名利,我在此处感到踌躇不前。
守住正道虽遭遇许多反对,面对险境却显得从容不迫。
更何况远离尘世的喧嚣,胸襟自此便开阔舒展。
注释:
- 南谯: 地名,古山郡,指南谯郡,位于今安徽省。
- 高人: 隐士或高人,指有志于隐居的人。
- 弘量: 指宽广的胸襟和气度。
- 积逋: 积累的债务。
- 释门子: 指释教的门徒,可能指僧人。
- 襟抱: 指心怀、胸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再游西山》创作于唐代,诗人因公务而游历西山,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厌倦。
诗歌鉴赏:
《再游西山》是一首融合了山水景色与个人情感的古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与对世俗名利的拒绝。诗中开篇便描绘了南谯古山郡的环境,突出了其适合隐士居住的特质。接着,诗人自我反思,感受自身的不足,展现出一种谦卑的态度。
在旅途中,诗人对周围秋野的描写,以“萧疏”二字概括了秋天的冷清与荒凉,暗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对名利的厌倦。随后,诗人提到的“释门子”和“茅庐”象征着理想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几句展现了诗人面对外界压力时的从容与淡定,表明他选择超脱于尘世之外,心灵获得了一个新的自由与舒展。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流露出深邃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谯古山郡,信是高人居。
开篇描绘西山的环境,表明这里适合隐士栖息。 -
自叹乏弘量,终朝亲簿书。
反思自己缺乏才华,日复一日在公文中忙碌,感到无奈。 -
于时忽命驾,秋野正萧疏。
突然接到出行的命令,正值秋天,感受到了自然的凋零。 -
积逋诚待责,寻山亦有馀。
积累的债务需要追责,但仍能在山中寻得余暇。 -
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
试探山泉的寒冷,烟雾缭绕的山谷显得朦胧而虚幻。 -
中有释门子,种果结茅庐。
描述山中隐士,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
出身厌名利,遇境即踌躇。
出生于世俗名利之中,对此感到厌倦,内心却仍感到犹豫。 -
守直虽多忤,视险方晏如。
坚守正道常遭反对,但在困境中仍显得从容。 -
况将尘埃外,襟抱从此舒。
更何况远离尘世,内心便得到了宽阔与舒展。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石泉冷”比喻内心的清静,反映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拟人: “烟谷虚”让自然景色充满生机与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名利的厌倦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游历中透视自我,最终寻求心灵的安宁与自由,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郡: 代表隐逸之地,象征自然美与宁静。
- 秋野: 代表时光流逝,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孤寂。
- 石泉: 代表清澈的内心,象征追求真理的渴望。
- 释门子: 象征超脱的理想生活,体现出对物质世界的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谯”指的是哪个地方? A. 现代城市
B. 古山郡
C. 海边
D. 沙漠 -
诗人自叹“乏弘量”,是因为: A. 自认为才德不足
B. 对自然景色不满意
C. 喜欢名利
D. 不想写诗 -
诗中“测测石泉冷”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冷漠
B. 内心的宁静
C. 对名利的厌倦
D. 对世俗的追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则更为直白地表露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