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菊》

时间: 2025-01-26 05:09:13

幽芳何事独开迟,寂寞寒金照短篱。

老子樽罍方欠此,春风景物最相宜。

要随得暖南枝发,肯趁登高九日悲。

翻笑陶家门外柳,夜深零落舞腰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菊
作者: 张镃 〔宋代〕

幽芳何事独开迟,
寂寞寒金照短篱。
老子樽罍方欠此,
春风景物最相宜。
要随得暖南枝发,
肯趁登高九日悲。
翻笑陶家门外柳,
夜深零落舞腰肢。

白话文翻译

这朵幽香的菊花,为什么开得如此迟呢?在这寂寞的寒冬,金色的阳光照耀着短短的篱笆。我这位老者,酒杯和酒壶都缺少了这样的花卉,春风的景物才是最为合适。要是能和温暖的南枝一起生长,那就应该趁着重阳节的登高来感叹人生的悲伤。反倒是嘲笑陶渊明家门外的柳树,夜深时分,花瓣轻轻飘落,宛如舞动的腰肢。

注释

  • 幽芳:指花香清幽。
  • 寒金:指秋天的金色阳光。
  • 樽罍:酒杯和酒壶的意思。
  • 春风景物:春天的景色。
  • 南枝:指南方的树枝,象征温暖。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陶家:指陶渊明的家,陶渊明以隐居和田园生活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君远,号梅谷,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著称。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张镃以菊花为引子,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借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十月菊》通过描绘菊花的迟开,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时光的思考。菊花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尤其在秋冬时节,它的盛开更显得弥足珍贵。诗的开头便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幽芳何事独开迟”,既是对菊花的疑问,也是对自身生命状态的反思。在寒冷的季节里,菊花的绽放显得格外孤独,正如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接着,诗人提到“老子樽罍方欠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人虽然年事已高,生活中却缺少了这样的花卉,这种缺失让他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空虚与无常。冬季的寒风与金色的阳光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菊花的存在显得更加珍贵。

“要随得暖南枝发,肯趁登高九日悲”,诗人希望能在温暖的环境中与菊花共同生长,借重阳节的登高,感受季节的变迁与人生的悲欢。最后,诗人提到陶渊明,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又以“夜深零落舞腰肢”来展现菊花的轻盈与美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舞动与凋零。

整首诗以菊花为主线,结合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构成了一幅富有情感和意境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芳何事独开迟:菊花为何开得如此迟?
  2. 寂寞寒金照短篱:在寒冷的阳光下,孤独的花朵照耀着短篱笆。
  3. 老子樽罍方欠此:我这位老者,酒杯和酒壶都缺少了这样的花。
  4. 春风景物最相宜:春天的景色与生机才是最为合适的。
  5. 要随得暖南枝发:想要随温暖的南枝一起生长。
  6. 肯趁登高九日悲:愿在重阳节的登高时感叹人生的悲伤。
  7. 翻笑陶家门外柳:嘲笑陶渊明家门口的柳树。
  8. 夜深零落舞腰肢:夜深时分,花瓣轻轻飘落,宛如舞动的柔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的孤独与人生的无常相联系。
  • 拟人:菊花的舞姿赋予其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感受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同时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与品位,代表坚韧不拔的精神。
  • 寒金:象征秋冬的阳光,体现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南枝:象征温暖与生命的延续。
  • 九日:重阳节,象征着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孔子
    • C. 老子
    • D. 李白
  2.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清明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3. 诗中“寒金”指的是:

    • A. 冬天的阳光
    • B. 夏天的阳光
    • C. 秋天的阳光
    • D. 春天的阳光

答案

  1. C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镃的《十月菊》与陶渊明的《饮酒》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镃更强调菊花的孤独与时光的流逝,而陶渊明则更为洒脱,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