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时间: 2025-01-26 06:06:34

河南牧羊儿,不识奇字书。

君王事边头,无亦官帑虚。

慨然分家资,补国何勤渠。

讵有忠於君,而谓不学欤。

毋令败群语,缑氏果有余。

惜哉封禅主,更欲取名誉。

岁晚责缘饰,宜其返田闾。

意思解释

杂兴

作者: 张镃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河南牧羊儿,不识奇字书。
君王事边头,无亦官帑虚。
慨然分家资,补国何勤渠。
讵有忠於君,而谓不学欤。
毋令败群语,缑氏果有余。
惜哉封禅主,更欲取名誉。
岁晚责缘饰,宜其返田闾。

白话文翻译:

河南的牧羊人不识字,
对那些奇特的书法毫无了解。
君王在边疆事务上忙碌,
却没有官府的财富来支撑。
我慨然分家财,想着为国尽心,
难道忠于君主就要不学习吗?
不要让那些群言失去意义,
缑氏家族的财富果然还在。
可惜那封禅的君主,
仍想追求名声和荣誉。
年末的责难是由于装饰,
不如回归田园,安于乡土。

注释:

  • 河南牧羊儿: 指的是河南的牧羊人,表明其身份和地位。
  • 奇字书: 指特别的文字或书法,寓意知识和文化的高深。
  • 君王事边头: 君王在边疆事务上忙碌,暗指国家的动荡。
  • 官帑虚: 官府的财库空虚,反映国家经济的困境。
  • 慨然: 形容心情激动,感慨。
  • 忠於君: 忠诚于君主,强调士人的忠义。
  • 缑氏果有余: 指缑氏家族的财富充足,反映社会的不平等。
  • 封禅主: 指古代帝王举行封禅仪式以求名声的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明,号静庵,北宋时期的诗人,主要以诗文见长。他的作品体现了当时士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而深刻。

创作背景:

《杂兴》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关心以及对士人责任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杂兴》是一首充满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河南牧羊人的无知与君王的忙碌,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不平等。诗中的牧羊人象征着普通百姓,他们生活在知识与文化的边缘,而国家的统治者却在边疆事务上忙碌,却未能解决国家的财库空虚。诗人质疑忠于君主是否意味着放弃学习,彰显了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南牧羊儿,不识奇字书: 描绘了一个无知的牧羊人,强调文化教育的缺失。
  • 君王事边头,无亦官帑虚: 君王忙于边防,但国家的财政却匮乏,反映了管理的失当。
  • 慨然分家资,补国何勤渠: 诗人慨然分家财,意在为国尽力,表露出积极的态度。
  • 讵有忠於君,而谓不学欤: 质疑忠诚与学习的关系,强调士人的责任。
  • 毋令败群语,缑氏果有余: 不应该让流言蜚语影响名声,而缑氏家族的财富依然存在。
  • 惜哉封禅主,更欲取名誉: 批判那些只追求名声的统治者。
  • 岁晚责缘饰,宜其返田闾: 年末的装饰和责任不如回归田园生活,更加实际。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的句子结构工整,形成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比喻: 通过描绘牧羊人无知,隐喻社会的教育问题。
  • 反问: 通过提问增强诗歌的思考性,激发读者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士人应有责任感的呼唤,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知识的思考,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牧羊儿: 代表普通百姓,象征着无知与贫困。
  • 君王: 代表统治者,象征权力与责任。
  • 官帑: 财政空虚,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困境。
  • 缑氏: 象征财富与社会阶级的不平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南牧羊儿”象征什么? A. 统治者
    B. 普通百姓
    C. 学者
    D. 武士

  2. 诗人质疑“忠於君”与学习的关系,认为二者如何? A. 完全无关
    B. 互相依存
    C. 忠诚不需要学习
    D. 学习不需要忠诚

  3. “岁晚责缘饰”中的“缘饰”指的是什么? A. 声望
    B. 装饰
    C. 责任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张镃的《杂兴》更侧重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而杜甫则在个人感受与国家命运之间构建了一种更为深沉的联系。两者都反映了士人的责任感,但表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