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石寺》

时间: 2025-01-11 05:18:16

长淮如练楚山青,禹凿招提甲画屏。

数崦林萝攒野色,一崖楼阁貯天形。

灯惊独鸟回晴坞,钟送遥帆落晚汀。

不会剃头无事者,几人能老此禅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淮如练楚山青,
禹凿招提甲画屏。
数崦林萝攒野色,
一崖楼阁貯天形。
灯惊独鸟回晴坞,
钟送遥帆落晚汀。
不会剃头无事者,
几人能老此禅扃。

白话文翻译:

长江如同白练一样蜿蜒,楚山显得格外青翠;
大禹凿开的招提,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屏。
几片山崖与林木交织,汇聚成一片野外的色彩,
一座山崖上的楼阁,映衬着天际的形状。
灯火惊动了独鸟,使其返回晴朗的码头,
钟声送走了遥远的帆船,落在傍晚的沙洲上。
不会剃头而无事可做的人,
有几人能够在这禅门中老去呢?

注释:

  • 长淮:指长江,形容其如绸缎般蜿蜒。
  • 如练:形容长江水流平滑如绸缎。
  • 楚山:指楚地的山,通常指的是今湖北、湖南等地的山。
  • 禹凿:指大禹开凿水道的事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尊敬。
  • 招提:可能指寺庙名称或一种禅宗的意象。
  • 数崦林萝:形容山崖与树木交错的景象。
  • 貯天形:形容楼阁的外形如同聚集天际的形状。
  • 灯惊独鸟:描绘了灯光的闪烁使孤鸟受到惊扰。
  • 钟送遥帆:钟声送走远方的帆船,传达了一种静谧的晚景。
  • 剃头无事者:指不谋生计的人,强调禅宗的清静与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967-1028),字君复,号山隐,晚号孤云,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隐居于杭州。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雅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林逋隐居生活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心灵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峡石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的“长淮如练楚山青”便设置了一个清新自然的场景,长江如同绸缎般流淌,楚山则显得苍翠欲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与活力。

诗中提到的“禹凿招提甲画屏”,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美,也暗含了历史的深厚。这里提到的“招提”可能是指禅宗的意象,暗指一种宁静的心境。接下来的“数崦林萝攒野色”则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灯光与钟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悠远。“不会剃头无事者,几人能老此禅扃”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哲理思考,带有浓厚的禅意,展现了林逋的高洁情怀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淮如练楚山青:描绘长江如同白练,楚山显得青翠,表现自然的美。
  2. 禹凿招提甲画屏:提到大禹开凿水道,表现历史与自然的结合。
  3. 数崦林萝攒野色:山崖和树木交织,形成美丽的野外色彩。
  4. 一崖楼阁貯天形:山崖上的楼阁与天空相互映衬,展现空间感。
  5. 灯惊独鸟回晴坞:灯光惊动孤鸟,描绘了宁静的场景。
  6. 钟送遥帆落晚汀:钟声传送远帆,体现时间的流逝。
  7. 不会剃头无事者:质疑不谋生计的人,反映人生哲学。
  8. 几人能老此禅扃:强调禅宗的高洁与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长淮如练”将江水比作绸缎,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灯光与鸟的关系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禅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淮: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延续。
  • 楚山: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历史。
  • 楼阁:人类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人文活动。
  • 灯火:宁静、孤独的思考与内心的平和。
  • 钟声:时间的流逝与对远方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长淮如练”中“如练”指的是什么? A. 像丝绸
    B. 像白练
    C. 像水缸
    D. 像青山

  2. 诗中提到的“禹凿”是指谁? A. 孔子
    B. 大禹
    C. 老子
    D. 释迦牟尼

  3. “不会剃头无事者”中的“剃头”指代什么? A. 剃发为僧
    B. 剃发为美
    C. 剃发为乐
    D. 剃发为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林逋与王维的山水诗相似之处在于都强调自然与心灵的结合,但林逋更注重禅意的表达,而王维则多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 《林逋年谱与诗文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