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九月偕同人登辰山》

时间: 2025-01-23 23:58:30

携将笔墨作行装,乘兴飘然到上方。

置闰几经逢九月,登高方不负重阳。

泉鸣万壑添岑寂,云起诸峰接混茫。

最好山僧沽酒至,颓然共醉菊花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携将笔墨作行装,
乘兴飘然到上方。
置闰几经逢九月,
登高方不负重阳。
泉鸣万壑添岑寂,
云起诸峰接混茫。
最好山僧沽酒至,
颓然共醉菊花觞。

白话文翻译:

我带着笔墨作为行李,
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高处。
正值闰九月,登高远望,
正好不辜负重阳佳节。
泉水在万壑中鸣叫,增添了寂静,
云雾在各峰间升起,连接着混沌的远方。
最美的是山中的僧人送酒来,
我们便在菊花酒杯中一同醉倒。

注释:

  • 携将:带着,携带。
  • 笔墨:指文人作诗、写字所用的工具,象征文学创作。
  • 乘兴:兴致勃勃,心情愉悦。
  • 置闰:此处指的是农历中的“闰月”。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登高赏菊。
  • 泉鸣万壑:泉水在山谷间流淌发出声音,营造出宁静的气氛。
  • 山僧:山中隐士或寺庙中的僧人。
  • 菊花觞:菊花酒杯,象征着重阳节的饮酒习俗。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源自古代的“阳光”思想,代表着长寿与吉祥。此节日与登高、赏菊、饮酒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中提到的“重阳”正是这一传统节日的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国恩,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之际,诗人与友人登辰山,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重阳节登高的场景,诗人携带笔墨,心情愉悦地来到山上,展现了他与友人一起享受自然、共度佳节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泉水的鸣叫、云雾的升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景。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与友人共同品酒的快乐,这既是对友谊的珍视,也是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最后一联“最好山僧沽酒至,颓然共醉菊花觞”,既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僧人的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醉酒,但却是与自然、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节日习俗的传承,反映出诗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携将笔墨作行装:诗人准备好写作工具,以便记录沿途的灵感。
  2. 乘兴飘然到上方:心情愉悦,轻松来到高处。
  3. 置闰几经逢九月:正值农历闰九月,时间的巧合。
  4. 登高方不负重阳:在重阳节登高,体现节日的传统习俗。
  5. 泉鸣万壑添岑寂:泉水的声音增添了山谷的宁静。
  6. 云起诸峰接混茫:云雾缭绕,山峰与远方模糊相连。
  7. 最好山僧沽酒至:山中隐士送酒,增添了人情味。
  8. 颓然共醉菊花觞:与友人一同在菊花酒中畅饮,表现了放松和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泉鸣万壑”和“云起诸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泉水鸣叫,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意象:通过“菊花觞”传达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中心思想是庆祝重阳节,通过登高赏景、与友人共饮来表达人生的乐趣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笔墨:象征文人创作的工具,意指文学与艺术。
  • 泉水: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 高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菊花:象征长寿与重阳节的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阳”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冬至
    C. 九月九日

  2. 诗人携带的是什么作为行装? A. 酒
    B. 笔墨
    C. 食物

  3. 诗中的“泉鸣万壑”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
    B. 寂静
    C. 喧嚣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个人遭遇的悲伤,与廖国恩的欢快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则体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哲理,与廖国恩的友人共醉更为亲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