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客泉次韵》
时间: 2025-01-26 05:27: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云在空山,丹光照崖水。
仙人迹如埽,客至泉辄喜。
世路多不平,个中太清生。
政以静自怡,亦与凡将迎。
风波处处息,坎离人人有。
要使到此踪,尽作蓬瀛友。
白话文翻译:
白云漂浮在空山之上,丹色的阳光照耀着崖边的泉水。
仙人的足迹如同扫帚般轻盈,客人来到泉边总是欢喜。
世间的道路多有不平之处,而在这里却能生出一片太清的安宁。
治理政务以静自得,亦能与平常人一同迎接。
风波在这里都已平息,坎坷离别每个人都有。
要想来到这里留下踪迹,便要成为蓬莱仙岛的朋友。
注释:
- 白云:指浮云,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丹光:指红色的光辉,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 仙人:指道家或神仙,象征超脱世俗的境界。
- 辄:常常、总是的意思。
- 太清:道教中理想的清净境界。
- 政以静自怡:治理政务以平静的心态才能愉悦。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去非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传达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游览空山泉水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对清静、安宁的向往。
诗歌鉴赏:
《喜客泉次韵》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的情感。开篇以“白云在空山,丹光照崖水”引入,白云和丹光分别代表了自然的轻盈与温暖,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仙人足迹如扫,表达了理想中清静的境界,客人来到泉边总能感到欢喜,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世事的思考,指出“世路多不平”,而在此处却能体会到“太清生”的宁静,显示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政以静自怡”则强调了治理和生活的智慧,认为内心的平静是获得幸福的关键。最后,诗人以“要使到此踪,尽作蓬瀛友”结束,表达了希望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结交蓬莱仙友的愿望,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热切渴望。
整首诗透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云在空山:描绘了山中白云的清幽,暗示一种超然的生活。
- 丹光照崖水:用“丹光”形容阳光,营造出温暖而美好的自然景象。
- 仙人迹如埽:仙人的足迹轻盈而神秘,暗指一种理想的存在。
- 客至泉辄喜:说明来此之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欢愉。
- 世路多不平:对世事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 个中太清生:在这清静的地方能感受到内心的安宁。
- 政以静自怡:强调治理的智慧,心静则能愉快。
- 亦与凡将迎:与普通人共享这种宁静的快乐。
- 风波处处息:表明这里的平静,远离纷扰。
- 坎离人人有:每个人都有过坎坷与离别的经历。
- 要使到此踪:希望能留下足迹,和自然相伴。
- 尽作蓬瀛友: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成为朋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人迹如埽”,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仙人的轻盈。
- 对仗:如“白云在空山,丹光照崖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体现了道家思想和隐逸精神。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白云:象征自由、轻松。
- 丹光:象征温暖和希望。
- 泉水:象征纯净和生命的源泉。
- 仙人:象征理想中的高洁与超然。
- 蓬瀛:象征理想的生活和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云在空山”中,白云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忧伤
- C. 繁忙
- D. 绝望
-
“政以静自怡”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治理政务需要喧闹
- B. 治理政务需要平静
- C. 治理政务没有好处
- D. 治理政务是无聊的
-
诗中提到的“蓬瀛”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传说中的仙境
- C. 一种风景
- D. 一种饮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冯去非的《喜客泉次韵》均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更侧重于深远的意境,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安宁。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整体分析与作品集。
- 《古诗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详细解析与文化背景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