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时间: 2025-01-27 03:48: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作者:李端 〔唐代〕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
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
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
琵琶寺里响空廊,熨火陂前湿荒戍。
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
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
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
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
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白话文翻译:
我的哥哥在西楚任职,送行时我写下这首歌来表达离别之情。
雨声渐渐增强,岸边的村落开始热闹起来。
沉重的阴云将要散去,细碎的浪花在水面轻轻翻滚。
在云间我惆怅地眺望荆州和衡州的路,万里青山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苍茫。
琵琶寺的空廊传来悠扬的琴声,熨火陂前湿冷的戍楼显得荒凉。
沙头的船桅越来越少,竹竿和草鞋在水中泛舟归去。
夷陵已远,半途的烟火渐渐消失,汉水的上游开始洗涤衣物。
船舱相对而立,许多商人正在估价,蓑衣下的交谈声依稀可闻。
湘州的石燕飞舞,那关口的齐地商人歌舞欢腾。
曾经作为江客,常思念江上的旅程,听秋荷在雨中打落的声音,心如刀割。
高耸的古木已无法看见,住在岳上的高僧也只是空有名声。
今天早上我拜首告别,遥想着荆门的雨中情景。
注释:
- 余兄:我的哥哥。
- 佐郡:辅佐地方官吏。
- 荆门:地名,指荆州与南岸的出入口,意象丰富。
- 燮燮:形容雨声渐起,像“细雨”的样子。
- 重阴:沉重的阴云。
- 琵琶寺:寺庙名,古时多有琴声传来。
- 夷陵:地名,指夷陵区,长江边的一个重要的水路。
- 葛服:旧时的服装,常用以指代渔夫和商人。
- 肠断:形容心中悲伤,痛苦欲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唐代诗人,作品多描写离别、思乡等情感,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送别其兄赴夔州之时,表达了对兄长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诗歌鉴赏: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通过细致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诗人借雨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氛围,表达出送别的沉重与不舍。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象,细腻的“碎浪柔文”与“重阴大点”的对比,展现了即将离别的心境与四周环境的交融,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回忆起与兄长共同经历过的江水和风景,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诗中的“曾为江客念江行”,不仅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更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流露出一种惆怅与无奈。此外,诗中提及的琵琶寺、古木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进一步增强了离别的悲伤气氛。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诗人对兄长的关心。
- 第二联通过雨声和村落的喧闹,反映出离别的紧迫感。
- 第三联运用“重阴大点”和“碎浪”对比,渲染出即将离别的心情。
- 第四联中“云间怅望”更是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故乡的思念。
- 后面的联句逐渐转向对过去的回忆,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琵琶寺里响空廊”,让场景更富有生命力。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围绕“离别”主题展开,表现了对兄长的深情与对故乡的眷恋,传达了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荆门:象征故乡,承载着亲情与思念。
- 雨:象征离别的愁苦,营造出悲伤的氛围。
- 古木、琵琶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琵琶寺”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琴声的喜爱
- B. 对离别的惆怅
- C. 对风景的赞美
-
诗中“肠断秋荷雨打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无奈
-
诗中主要描绘的天气是什么?
- A. 晴天
- B. 雨天
- C. 雪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端的《荆门歌送兄赴夔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有送别的主题,但李端更多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侧重于对朋友的祝福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