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己亥元日
申涵煜 〔清代〕
湖上逢元日,焚香乱石间。
出门人事满,此地鸟声闲。
客久通吴语,春来梦故山。
渐看蓬鬓改,未惜解愁颜。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遇上元旦,香火飘散在乱石之间。
走出门外满是人事,这里却是鸟鸣悠闲。
作为客人很久说着吴语,春天来临时梦回故乡。
渐渐地看到鬓发开始变白,却不在意愁苦的面容。
注释:
- 己亥元日:己亥是干支纪年中的一种,元日指的是农历新年。
- 焚香:指焚烧香料,通常用以祭祀或祈愿。
- 人事满:指外面的事情繁多,忙碌。
- 鸟声闲:形容鸟鸣声悠闲,环境宁静。
- 通吴语:指说吴方言,吴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种方言。
- 故山:指故乡的山,象征思乡之情。
- 蓬鬓:形容头发凌乱,一般指年纪渐长。
- 解愁颜:指不再为愁苦而改变面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申涵煜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变迁的时期,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人生、自然以及故乡的思考。申涵煜的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细腻,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观察。
创作背景:
《己亥元日》写于新年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希望与开始。诗人在湖边焚香,既是对新年的祈愿,也是对过往的感怀,反映了他在繁忙与宁静之间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己亥元日》通过湖边的宁静描绘出新年的气氛,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受。诗的开头“湖上逢元日,焚香乱石间”便设置了一个清幽的场景,焚香不仅是对神灵的尊敬,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望。接下来的“出门人事满,此地鸟声闲”则形成鲜明对比,外面的纷繁与内心的宁静相互映照,折射出诗人对人事的冷静与超然。
在“客久通吴语,春来梦故山”中,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在异乡生活久了,虽然习惯了吴方言,但心中始终牵挂着故土的山水。而“渐看蓬鬓改,未惜解愁颜”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虽说容颜已改,但诗人却不在意愁苦,反而在这份宁静中找到了一种释然。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流畅,情感上却层次分明,通过对比与反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表现了清代士人的情怀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上逢元日:在湖边迎来了新年,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
- 焚香乱石间:在石头之间焚烧香,彰显出诗人对传统的尊重与对自然的亲近。
- 出门人事满:走出门外,看到许多繁忙的人,反映出社会的喧嚣。
- 此地鸟声闲:这里却是鸟声悠扬,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宁静。
- 客久通吴语:身为客人,习惯了当地的语言,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
- 春来梦故山:春天来临时,内心渴望回到故乡,体现了思乡情怀。
- 渐看蓬鬓改:看到自己逐渐变老,头发也变白,感慨时间流逝。
- 未惜解愁颜:对于愁苦的面容并不在意,表达了一种释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如“人事满”与“鸟声闲”,形成鲜明对照,突显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香火象征着祝福与希望,故乡的山象征着归属感与思念。
- 拟人:鸟声被赋予了“闲”的特征,增强了环境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新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通过宁静的湖面与喧嚣的人事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传递出一种对新生活的期许与对过往的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宁静、宽广。
- 香:代表祝福、希望。
- 鸟:象征自由、闲适。
- 故山:象征归属、思乡之情。
- 蓬鬓:反映岁月流逝、人生变迁。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人们普遍的生活体验与对时间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焚香”主要用于哪种目的?
- A. 祭祀
- B. 食物烹饪
- C. 装饰
-
“出门人事满”中的“人事”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事务
- B. 外部的繁忙
- C. 亲友关系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忘记
- B. 思念
- C. 无所谓
答案:
- A. 祭祀
- B. 外部的繁忙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表现对故国的思念与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己亥元日》: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己亥元日》则结合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相关诗人及其作品的汇编。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