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朱菊人明府台湾内渡
求诗东到海,更向海东求。
潮落日生处,凫悬天尽头。
岭烟番树迥,溪雨蔗田秋。
却送归帆去,吟声不可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朱菊即将渡海去台湾的送别之情。首先,诗人提到自己在东边求诗,希望能找到一些灵感;接着,描述海边的景象,潮水退去,太阳升起,野鸭在天边翱翔;再谈到山岭上的烟雾和秋天的蔗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最后,诗人感叹即将送别朋友,吟唱的声音无法再留住他。
注释
- 求诗:寻求诗歌的灵感或素材。
- 潮落:指潮水退去。
- 凫:野鸭,常象征自由自在。
- 岭烟:山岭上的烟雾,表现出远山的朦胧。
- 番树:通常指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
- 蔗田:甘蔗的田地,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吟声:吟唱的声音,诗歌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鹿林松,生活在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和生活的细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朱菊前往台湾的送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送朱菊人明府台湾内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的“求诗东到海,更向海东求”,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暗含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哀伤。接下来的“潮落日生处,凫悬天尽头”,描绘了海边的晨景,寓意着新的开始和无限的可能。
诗中的意象如“岭烟”、“番树”等,充满了生动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友人旅途的祝福。最后一句“吟声不可留”,更是点明了送别的主题,虽有不舍,但也期望友人在新的旅程中取得成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感受到离别的苦涩与友情的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求诗东到海,更向海东求:诗人希望在东边的海岸找到更多的诗意,表现出他对此地的热爱。
- 潮落日生处,凫悬天尽头:描绘了潮水退去,太阳升起的美丽场景,给人以希望的感觉。
- 岭烟番树迥,溪雨蔗田秋:自然的景色交错在一起,展现了秋天的丰收与美丽。
- 却送归帆去,吟声不可留: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朋友的不舍,尽管吟唱的声音无法阻止离别。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潮落日生处”,将自然现象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生的旅程,富有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象征广阔与未知。
- 潮: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日:象征希望与新生。
- 烟:象征朦胧与遥远的思念。
- 蔗田:象征丰收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鹿林松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凫”指的是什么?
A. 鱼
B. 野鸭
C. 鹰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
B. 送别
C. 离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与鹿林松的《送朱菊人明府台湾内渡》都是送别诗,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豪情,而鹿林松则更多地体现自然与细腻的情感。两首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手法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