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芦雁》

时间: 2025-01-26 00:58:30

风起芦花如醉,历历雁行成字。

一点一声寒,霜重晓枫群碎。

知未,知未,只在浅深沙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起芦花如醉,历历雁行成字。
一点一声寒,霜重晓枫群碎。
知未,知未,只在浅深沙际。

白话文翻译:

风吹动芦花,仿佛醉了一般,成群的大雁在空中排列得清晰可见。
一声声的寒意袭来,霜重压在晨曦中的枫树上,树叶纷纷飘落。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这一切只在浅浅沙滩的边际。

注释:

  • 芦花:指芦苇开花的部分,常象征秋冬的景象。
  • 雁行成字:形容大雁飞行时排成一行,像字一样整齐。
  • 霜重:形容霜冻严重。
  • 晓枫:清晨的枫树,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浅深沙际:指沙滩的边缘,展现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衡,明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婉约见长。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冬之际,诗人在此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产生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美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芦雁》通过描写秋冬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思考。开篇“风起芦花如醉”,通过比喻将芦花的轻盈与醉态相结合,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美丽。接着“历历雁行成字”,以大雁的飞行整齐划一,暗示着自然的规律与秩序,带给人一种和谐的感受。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寒意的描绘,“一点一声寒”,给人以清冷之感,也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最后一句“知未,知未,只在浅深沙际”,则让整首诗的意境升华,仿佛在追问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边际,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风起时芦花的摇曳,传递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 第二联通过大雁的行列,展示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
    • 第三联则转向了寒冷的感受,体现了季节的凋零。
    • 最后一句则是对自然与生命的哲学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芦花比作醉态,形象生动。
    • 对仗:如“点”与“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人对生命短暂与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芦花: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脆弱。
  • 大雁:象征迁徙与归属,暗示着生命的旅途。
  • 霜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寒冷的来临。
  • 晓枫:代表着清晨的宁静与新生的希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芦花”在什么季节盛开?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描写的“雁行成字”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无常
      • B. 自然的和谐
      • C. 人的孤独
      • D. 时光的流逝
    3. “晓枫”中“晓”指的是什么时间?
      • A. 晚上
      • B. 早晨
      • C. 中午
      • D. 黄昏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比较王衡的《如梦令·芦雁》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王衡更注重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哲理,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波动与内心的孤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衡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