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咏古》
时间: 2025-01-10 22:3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分宜咏古
作者: 沈毓荪 〔清代〕
钤山辜负读书台,山上钦鸟䲹去不回。
千古青词惜英主,廿年黄阁误庸才。
声华梁窦宾僚续,局样京攸父子开。
今日朱门何处问,村连下界牧羊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钤山的风光和历史的沉浮。钤山与读书台相对,仿佛是对读书人理想的辜负;山上的鸟儿飞去不再回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千古以来的青词让人惋惜明主的英明,但这二十年间的黄阁却错失了才能。诗中提到的声华与梁窦,暗指政坛上的群贤;而京攸父子则是指当今的权贵。如今的朱门何处可问?只有村庄与牧羊的平淡生活。
注释:
- 钤山:指具体的山名,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 读书台:读书的地方,象征着学问与理想。
- 钦鸟:指一种鸟,常用来象征离去与失去。
- 青词:古代的诗词,代表着流传千古的文学。
- 英主:指明主、英明的君主。
- 黄阁:指代黄阁书院,象征着学术与才子。
- 声华:声名与光华。
- 梁窦:指古代的名士。
- 京攸:指京城的权贵家庭。
- 朱门:指富贵人家的大门,象征着权势。
- 牧羊:指普通百姓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毓荪,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精通古文及诗词。其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沈毓荪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感慨,尤其是对英主的怀念与对庸才的批评,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分宜咏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沈毓荪通过描绘钤山与读书台的意象,传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诗开篇提到“钤山辜负读书台”,将自然景色与学术理想结合,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无奈。接着,诗人以“千古青词惜英主”感慨历史留给英主的遗憾,揭示了历史中的英雄与庸才之间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对黄阁书院二十年的失误表示惋惜。
诗中的“声华梁窦宾僚续”反映出当时政坛对文人的重视,但随着“局样京攸父子开”,则暗示着权贵的崛起对文人地位的冲击,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深刻观察。最后一句“今日朱门何处问,村连下界牧羊来”则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奈,朱门前的问询与普通人牧羊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社会的分层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生理想的追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钤山辜负读书台:隐喻理想与现实的背离。
- 山上钦鸟䲹去不回:象征理想的失落与时光的流逝。
- 千古青词惜英主:感叹历史留给英主的遗憾。
- 廿年黄阁误庸才:批评庸才的错失与社会的悲哀。
- 声华梁窦宾僚续:描绘当时文人的风光与权贵的关系。
- 局样京攸父子开:暗示权贵对文人的打压。
- 今日朱门何处问:表达对权贵生活的失落感。
- 村连下界牧羊来:反映普通人平淡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理想。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庸才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钤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处。
- 读书台:象征学问与理想的寄托。
- 青词:代表历史的文化瑰宝。
- 朱门:象征权贵与富贵生活。
- 牧羊:象征普通百姓的质朴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钤山辜负读书台”中的“辜负”意为? A. 亏欠
B. 负担
C. 负面
D. 忽视 -
“千古青词惜英主”中的“青词”指的是? A. 古代诗词
B. 青色的词句
C. 现代诗词
D. 不知名的词 -
“今日朱门何处问”的“朱门”象征的是? A. 普通人家
B. 富贵人家
C. 学者之家
D. 官府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沈毓荪的《分宜咏古》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过往理想的追思与对现状的感慨,但沈毓荪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批判,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沈毓荪诗文集》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分宜咏古》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